建制派疫市網購被呃 報警求助不果

建制派疫市網購被呃 報警求助不果

【本報訊】疫情下網購成大勢所趨,惟相關的投訴及騙案亦成隱患。民建聯一項調查發現,近60%受訪者選擇使用中國的網購平台,逾45%受訪者疫情期間曾發生不愉快網購經驗。民建聯成員亦成苦主,網購後遭「走數」,報警後至今仍未有消息,建議政府研究監管電子商貿,包括制訂保障消費者法例,設立冷靜期等。

調查:逾四成人遇貨不對辦

民建聯於1至2月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3,212人,33%受訪者表示有網購習慣,逾45%受訪者曾發生不愉快的網購經驗,大部份涉及貨不對辦及貨品有瑕疵等問題。

記者會上現身說法的網購「苦主」均為民建聯成員,委員古揚邦指早前從一個網購平台購買三雙運動鞋,至今仍未收到貨,聯絡賣家不果後決定報警,但警方由年初至今仍未有消息。

民建聯觀塘區議員顏汶羽指,警方去年接獲的網購騙案數字較前年上升超過兩倍,認為情況值得關注,而調查中逾半數人均使用中國購物平台,建議消委會應加強與中國消費者協會合作,處理跨境消費投訴。

本港消委會回應指去年網購投訴共有13,642宗,按年升幅近兩倍,前年已與中國消費者協會達成合作協議,處理跨境消費投訴,政府亦需加強執法,並適時引入新法例,應對網上消費衍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