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很多台灣年輕人在心底裏都懷着一個創業夢,開咖啡書店、文青選物店、甜點店、早午餐店、飲料店……
不知道是自己性格使然,還是在香港從小接受本地教育時,好像無論是父母或老師,都向我們灌輸要努力讀書,將來就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做醫生、律師、專業人士等, 但就好像沒有聽過要我們從小要學好財務管理、生涯規劃,將來可以創業做老闆。
或許我們這些升斗市民不是上流社會出身,沒有富爸爸從小培養我們做生意的頭腦,更加沒有家族生意讓我們接手,所以一般基層的孩子,很多都被教導要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出色的打工仔。白手興家創業,好像從來都不關我們的事。
小時候我的爸爸也是自己創業做些小生意,從小家中就常常遇上資金周轉問題,生意不穩定,家庭收入也是時好時壞,因此常常聽到父母在爭論,不要再做生意了,安份守己找一份穩定工作,可能對家庭和孩子都好。從小就在這些爭論中長大的我,對「做生意」這回事,敬而遠之,最後我也是循規蹈矩地讀書,然後考取專業資格,再安份地找一份穩定的收入,以為就可以無風無浪地生活下去。
創業和做生意要講天份,當然也少不了運氣和機遇。我們在香港生活的時候,都從來沒有想過要創業,香港的創業成本太高,光是租金已像天文數字。
台灣的創業風氣盛行,很多年輕人沒有甚麼特別手藝,或許只是因為媽媽很會煮牛肉麵,他們就去開一個牛肉麵攤,或是加盟開一個做雞蛋糕的、炸雞扒的夜市攤檔,有些更有夢想的就存錢,希望十年後可以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咖啡小書室,彷彿都不為賺錢只求夢想。
前幾天就去了一個本地年輕朋友新開的早午餐廳,他一個人創業,一直都是在餐飲業中工作,當累積到一定的經驗、人脈和信心的時候,就決定開店做老闆。從裝修、餐點設計等,都親力親為從頭做起,他選擇了在一個舊區的轉角位置開夢想號餐廳,踏進他的餐廳,彷彿都被他的熱情和夢想燒到了。
只可以說台灣年輕人是幸福的,不想被台灣社會的普遍低薪所局限,還可以選擇當小老闆,每月兩三萬台幣的租金,就成為了支持他們創業的第一道勇氣,當然開業的裝修、人事成本、燈油火蠟,每一樣都要精打細算,但至少這一個創業門檻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創業後能否守業是另一個難關,我們欣賞的是,很多台灣年輕人都懷着創業的勇氣和夢想,也羨慕他們有這個選擇,像我們這些差不多人到中年,才半推半就踏上創業路的人來說,都很欣賞這些年輕人火熱的決心和任性。
當然年輕人衝動背後,還需要很多經歷去雕琢他們做生意的技巧,年輕人就是有跌得低爬得起的能耐和本錢。有些人可能還會取笑台灣年輕人的低薪環境,但我們覺得,往往就是社會沒有可以讓他們安逸做一輩子打工仔的康莊大道,才造就了更多人願意拿出自己的畢生武功,絕地求生開拓事業,才可以讓這個社會有更多創意和生氣勃勃。
或許一生人總該至少有一次創業經驗,有一次活出自己能力和夢想的機會,有時候亂世出英雄,在這個已經不再按章出牌的社會,隱藏的可能就是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機遇。 機會嚟喇,飛雲!
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土生土長香港人,三個小男生的媽媽, 2017年舉家移民台灣, 重新出發,在台灣經營着四家餐廳。 著有《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和《移民台灣大作戰》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