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署發社交媒體指引 籲限資料分享

私隱署發社交媒體指引 籲限資料分享

【本報訊】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疑外洩,近300萬名香港用戶中招,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繼前日表明會就事件展開循規審查後,昨再發出使用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的實用指引,提醒公眾社交媒體服務並非「免費」,用戶資料會被收集和分享,建議定期檢視私隱設定。

或不知情下被分享圖利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發出《保障個人資料私隱 — 使用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的指引》,提醒社交媒體的用戶在註冊賬戶,或在平台進行活動、包括閱讀帖文、按讚、發送和接收訊息時,資料會被收集作個性分析之用,可能在用戶不知情下被社交媒體平台用於廣告活動或再分享圖利, 即被「貨幣化」,提醒用戶有關服務並非「免費」。

指引列明,用戶在網上分享的資料會留下永久的數碼足迹,可被第三者濫用,引致身份被盜用、網絡欺凌和「起底」等行為。公署又提醒,使用「社交媒體賬號登入」(social log-in)功能或可促使社交媒體進行跨平台追蹤用戶的活動;若發佈公開予大眾的資料,則可被第三方透過「數據擷取」(data scraping)的自動化程序收集及整合。

公署在指引中建議用戶定期檢視私隱設定,選定會被分享的資料和如何廣泛地與他人分享,並限制社交媒體平台使用面容識別和定位功能;在社交媒體分享或發出任何資料前均應三思,相片中「標注」他人或分享他人資料時應小心謹慎,並提防網上騙案。

指引附有「更改私隱設定指南」,教授公眾如何更改Android和iOS手機,以及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的私隱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