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普及初期,各品牌如芬蘭諾基亞(Nokia)、台灣宏達國際電子(HTC)及索尼(Sony)均各有市場,惟決策失誤及中國品牌冒起令人漸漸淡忘。分析指,這些品牌仍不時推出新機,但市場佔有率低,停產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Nokia自2011年與微軟合作後手機業務一落千丈,2016年將手機品牌授權予初創公司HMD Global後,品牌一度起死回生,但過去五年HMD無充份利用Nokia品牌,發展停滯不前亦無利潤,HMD高層離職之際,Nokia仍推動耳機、電視和手提電腦的品牌交易,前景不容樂觀。
HTC是Android智能手機先驅,但在南韓三星推出S系列手機後,HTC旗艦產品開始失去市場,因兩者價格相若,三星更能滿足消費者。HTC以暢銷手機Desire的名字推出數十款平價手機迎戰,各種新名稱的頂級型號手機又未如Desire系列普及。
Sony情況與HTC相似,公司將唯一蝕錢的手機部門整合到其他部門。Sony中低價型號無法在亞洲和全球市場上競爭,甚至將頂級型號手機推出周期由一年縮短至半年,由於有更好規格產品在秋季上市,令購買春季頂級型號的支持者不滿,銷售不增之餘,支持者亦減少。
Nokiamob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