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流行做直播,但不一定是賣貨,每日上線和粉絲互動聊天,各出奇謀留住他們的心,𠱁他們送禮物支持自己,一樣可以賺到盤滿缽滿。
直播程式「17 LIVE」,幾年前在香港紅極一時,平日有玩開cosplay和拍片的香港90後女孩羅珮章(Sheena),為了儲多一點粉絲、增加曝光機會,於是加入試玩,她最初仍有正職,每日放工回家吃飯後,立即洗澡再化妝玩直播,像上了癮般,每日唔開live唔安樂。她本來並未想過以主播作職業,也不預計有收入,直至2017年,機緣巧合下她與17 LIVE的台灣總公司簽約,終決定辭去文職工作,當上全職主播,至今短短三年半,已累積64萬粉絲。直播主要以廣東話為主,她的粉絲來自港、台,香港人佔多數。
直播風熾熱,無論甚麼時候,都至少有一百幾十人在做直播,主播分很多類,有的是才藝表現類,會唱歌跳舞;有的是教學類,會教煮食畫畫等,還有些則是聊天類,每日開播和粉絲吹水,各有捧場客。Sheena能夠突圍,因為她專攻動漫話題,算是比較少有,也因此吃香,她更會和粉絲一起協力打機打天光,夠晒互動。
直播風氣在台灣和大陸很盛行,不少當紅的直播主(live broadcaster)收入都相當豐厚,Sheena指直播主的收入很參差,大部份都是零底薪,她也不例外,「粉絲送『禮物』我們才能抽成(分佣),很少會有固定底薪,台灣的Top 1直播主就每個月收幾百萬港元分成。其實這一切都講運氣,有些主播旺丁不旺財,有些則很幸運,可能只得幾個觀眾,但全部很有錢,每個月都會花幾十萬元支持。就像藝人般,不一定唱歌好聽的成名,有時可能唱得很難聽,但有觀眾緣的話,紅足十幾年都可以。」直播所收的禮物,其實是用fans真金白銀買的點數換取現金,粉絲越多,開直播的時數越多,薪金分成比例也會越多,所以Sheena很勤力,每日最少開播四小時,最長開足八、九小時也有,通常由晚上11時開始,更經常開至天光。「看我的觀眾有九成都是男性,不少人每個月都一定會送部份薪金給我,所以我的收入都幾固定,最多時都有六位數。」
訪問當日,她就即場開了一場直播,不足一小時,已經收到價值四千多元的禮物,記者覺得誇張,但原來這個數目實在等閒,「直播錢易不易賺見仁見智,我是全年無休,沒有休息的,因為我怕觀眾流失,見過很多台灣主播,去完兩星期旅行,其間沒有開播,結果回來後所有觀眾都走了,所以就算我喉嚨痛、失聲、生病,甚至有紅白二事,都一定會抽時間開播,哪怕只是十多廿分鐘,因為如果粉絲有一日見不到我,可能都會囉囉攣。」鏡頭前的Sheena,看似輕鬆自若,但她家姐Chemain透露,其實妹妹心理和生理都很大壓力,也衍生了很多病痛,除了因為經常望着強光,視力差了很多,濕疹亦不時復發。要做Sheena的粉絲,少點財力也不行,因為她需要經常參加程式內的活動來維持人氣和得到獎品,想勝出這些活動,就要靠粉絲課金支持,她試過最貴的是參加一個有關寫真集的活動,她在期限內共收到價值約50萬港元的點數,最後成為了活動亞軍。訪問期間,Sheena又向我們展示她剛勝出了程式的封面女郎活動,「今次是我第五次做封面女郎,共收到二百多萬點數(約值5萬元),下個月是第六次,因為剛剛都贏了。」Sheena勤力開播,粉絲課金亦一樣勤力,她每日開播都總會收到禮物,已習以為常,「因為我們做直播花了很多時間心機,所以都要培養他們每日送禮。」
直播除了帶給Sheena可觀的收入,還有很多難能可貴的經驗,例如參與拍攝台灣大大小小的廣告,甚至衝出國際,登上紐約時代廣場一個大電視廣告,「參加比賽贏回來,很難得,就算是模特兒、演員或明星都未必有這機會。」
做直播最緊要和粉絲有互動,外表造型同樣重要,所以Sheena每次都會悉心打扮,更不時會穿着略帶性感的衣服,但卻曾惹來心儀對象微言,「剛開始玩直播時,我正準備和一個男生發展,他很嬲我玩直播,有次我在直播時換衫,他立即發短訊來罵我,問我有沒有廉恥,之後就再沒有聯絡。」她會為了另一半而改變嗎?粉絲對她似乎更重要,「玩直播這三年多時間我都是單身,如果我真是拍拖的話,相信會流失一些粉絲,始終有些人對我會有幻想。」
做直播主很多人以為EQ要夠高,脾氣要夠好才行,但Sheena卻不是這樣想,「有次我的狗病了,幾乎捱不過當晚,有觀眾覺得很小事,說不要緊,買過另一隻就可以,我即時火起,拍枱鬧人,事後其實有點心虛,心想對方每個月都為我月供幾千元,但我卻鬧他,好像很衰,不過我有時又覺得不能違背自己去迎合他們。」她甚至試過開直播時哭,前年她的爸爸過身,去完喪禮回家亦有抽時間開播與粉絲分享,「我會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帶給觀眾,因為我是真人show,未必要收起所有負面事,粉絲陪我笑、陪我哭,會覺得和我有更真實的連繫。」
做直播主表面風光,但Sheena說其實世界很現實,沒有永遠的粉絲,花無百日紅,「疫症前我每個月都飛兩次台灣去拍攝,或者和粉絲見面,一年飛廿多次,但疫下不能飛,那邊的觀眾少了很多,更遑論送禮物。其實不一定每日都會有那麼多人支持自己,所以其實我心態就是做得一日得一日,每一日都當成最後機會,盡全力去做。」
記者:黃子配
攝影:鄧欣
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