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意外的必然性 - 高慧然

太魯閣意外的必然性 - 高慧然

台灣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交通事故:行駛中的太魯閣火車被一輛從斜坡上滑落的工程車擊中,導致脫軌。事故釀51人死亡、178人受傷,死者包括該列車的正副司機。

事故貌似偶然:偶然被滑落的工程車擊中。其中卻含着必然。滑落的工程車不停在平地,卻停在斜坡上,且較重的車頭向下,車廂中則空無一人。這不只是某單工程、某個人的個人疏忽吧?而是重大工程沒有制度規管的問題。台鐵有沒有對工程隊有一定的約束?

大型工程場地,卻沒有設置圍護欄,這在有制度規管的國家是不可以想像的事。據台鐵副局長杜微表示,涉案工地的合約上規定應該要設置圍欄及出入口管制,但發生事故的邊坡旁是否要設置圍欄則無明文規定,那麼,中間有沒有人為疏忽呢?責任在工程方還是台鐵?

涉事的司機兼建築公司負責人李義祥,以義祥工業社名義作為協力商,承攬上述工程。但李義祥的公司有20多筆違規遭罰紀錄,近5年卻搶下政府標案2億多元台幣。中間有沒有公營機構失職,耐人尋味。

台灣火車,不止發售座位票,還發售站票,事故發生後,有人質疑是否出售過多站票,令站着的「乘」客在火車脫軌後更易死傷,從而死傷者人數眾多。這,台鐵確實責無旁貸。

台灣給我的印象是行使鄉村法則的地方,人情凌駕法治,法治未算健全。若法治健全,這種人為事故根本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