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院舍輪候耐 羅致光認服務錯配

康復院舍輪候耐 羅致光認服務錯配

【本報訊】本港康復服務在眾多社福服務當中起步較遲,其中康復院舍輪候時間漫長,導致部份有特殊需要人士苦候多年仍未獲支援。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承認,康復服務「追落後」情況較安老服務嚴重,服務規劃出現問題導致宿舍輪候時間大增,其中嚴重弱智人士宿舍服務輪候時間更長達約13年。羅強調,政府正透過重建項目、訂立服務標準等措施,增加康復服務名額以應對需求。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昨在網誌引述數字,在2019/20年度,嚴重肢體傷殘人士宿舍服務的輪候時間為123.6個月、嚴重弱智人士宿舍服務需要160.5個月,中度弱智人士宿舍則需輪候144.3個月。羅認為康復服務輪候時間長,加上現時的康復服務院舍入住安排並不理想,成功輪候的家長如不安排子女入住便要重新排隊,導致服務錯配,未能緩解市民需求。

增名額應對需求

羅致光續指,當局早前已制訂《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就多項康復服務的需求定下規劃標準,以便有需要人士能在宿舍有空缺時立即入住。他重申當局會透過發展項目及購置處所增加服務供應,預料短中期內可額外提供5,949個康復服務名額,2021/22年度將會有1,361個康復院舍宿位投入服務。

另外,政府2018年10月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恒常化,服務名額由試驗階段的3,000個增至去年約8,000個。羅稱學前康復服務需求雖然上升,但由於相關服務名額增加,其平均輪候時間均呈下降趨勢,如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輪候時間過去五年由17.9個月大減至11.2個月。

羅預料未來兩至三年,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及學前康復服務的輪候時間將降至接近零,當局將檢視部份訓練中心能否轉化成特殊幼兒中心,以平衡服務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