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何東夫人醫局2015年被納入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並由嗇色園奪得項目,將該處活化為生態研習中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發表網誌,引述負責工程的嗇色園副主席陳燦輝指,活化工程料年中完工並開始營運,展館將展示醫局的建築特色及其歷史背景。黃強調保育珍貴的歷史建築除保存建築結構外,更要讓巿民有機會欣賞及使用。
位於古洞路38號的何東夫人醫局由何東爵士捐資建成,醫局1933年落成,屬新界區最早期鄉郊診療所之一。負責活化工程的嗇色園副主席陳燦輝表示,醫局位處綠樹林蔭的古洞鄉郊,鄰近塱原一帶,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特殊生態環境,適合發展為本地生態探索中心,向新一代推廣保育自然生態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陳燦輝稱,為尊重醫局建築設計原意,活化時盡力保留建築物的外觀及內部間隔等,主樓將用作生態展覽區,設立生態顯像館、實驗室及生態書房。生態顯像館設大型屏幕,以投射生態的影像及介紹本地生物多樣性的現況;實驗室則會放置顯微鏡及其他實驗室儀器,讓同學進行簡單實驗;生態書房會展示本地物種照片、標本、手繪圖、參考書等。
平房內設有兩個展館,展示醫局建築特色、活化過程及與醫局有關的故事。戶外地方將化身農業縮影區,設有生態池、中藥園圃及有機菜田等,學生可進行生態考察。
何東夫人醫局屬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項目之一,發展局去年6月公佈項目預算建設成本為5,680萬元,營運資助額為366萬元。翻查資料,項目原預計2018年4月施工,去年第三季開始營運,現時較原定遲大半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