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網上讀到一篇好文章,由一位任職美國大學籃球行內的港人Winson Tam投稿,寫今年NCAA「3月瘋」(March Madness)錦標賽裏男女球員不平等待遇的情況,當中提到這兩年的女子NCAA賽事其實甚受注目,全國收視堪比、甚至超越本季NBA常規賽的平均數字,證明女子籃球一樣能具叫座力,打破「女籃沒人看」的定見。
其中最吸引收視的是康涅狄格大學隊,一大原因是他們擁有人氣新人王Paige Bueckers,這位大學球星獨自上過《SLAM》雜誌封面,twitter擁有77萬追蹤者,我在香港的籃球討論區亦看到球迷分享她的ig。由此可見只要得到充分投入推廣資源,培養塑造球星,並且提供更廣泛的看球平台,女籃一樣能夠產生市場價值。
幾年前我在本欄寫過一篇叫《不好笑的「三文治笑話」》,指出有些網上球迷一見女籃報道,就嘲笑她們球技不及男性,應該回去廚房弄三文治云云,這種態度我一向認為很荒謬:地球上一半人類是女性,有更多女生投入及喜歡籃球,這不應該是每個真球迷希望看見的事情嗎?增加女性球員和觀眾,對整個籃球運動絕對只會有利無害。
早前我代表傳媒球隊Mediators參與了一個翻新室外球場「明德主場」的設計,這場地一大主題就是鼓勵女性參與籃球及其他運動。裏面的兩個籃球場有個設計特色,一個中圈有「W」字代表女性(Women),另一個有「M」字代表男性(Men)。但其實細心看,「W」倒轉看就是「M」,兩者是一體的。籃球,應該屬於所有人,誰也有權去享受。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
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