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尚的人 - 楊靜

一個高尚的人 - 楊靜

記憶中,他總是想做一個行為高尚的人。具體而言,就是凡是講求理想與純潔,千萬沾不得一個錢字。雖然畢業後書讀得不多,但有那麼一兩本讀到心裏去了,覺得著書的道德家講的是最初也是最後的真理,書中有那麼幾句金句也會不時拿出來說給自己聽、也說給別人聽。

年輕的時候,在工作中、體制裏,他受過一些挫折,總是和自己說這是正直的人多會遇到的境地,愈發堅信自己的渺小以及這渺小的偉大。和朋友吃飯喝酒,他酒量並不好,喝幾杯就眼紅面赤,一兩句話顛三倒四。越年長越對生活和社會失望,因為堅持理想主義的他仍然是個邊緣人物,就連曾經的幾個朋友,也漸漸離他遠去。

男人年紀越長,自尊心彷彿就越需要維護。他一直和自己說,搵錢不重要,權力不重要。但又很怕別人會因為自己微薄的收入而看不起自己,害怕家人會羨慕別家的安適生活。有那麼一兩次喝醉的時候,他也和朋友說自己運氣不好,什麼大勢紅利都錯過。但醒來這樣的想法就被趕到不知哪裏去,他並沒有錯過什麼,是他選擇不去擁有。窮且意見,不墜青雲之志,如今這志更加高尚,就是反對這吃人的社會本身。

堅持總會有收穫,再老些,他也因為這樣的堅持為人尊重,尤其是年輕的大學生和剛畢業的新鮮人。他們愛聽他講經驗、講道理,將他樹為精神偶像。他在家裏不定期做些聚會,為這些年輕的心提供一點休息的地方。每次聚會,他會坐在舊沙發正中,就那天的主題做提綱挈領的發言,然後介紹新來的面孔。妻子在廚房忙整個晚上,切好水果,送進送出。孩子在廚房一角幫媽媽做些零碎的事情。他聽着年輕人的慷慨陳詞,看着廚房玻璃門上妻兒的剪影,總會有極度的滿足感。

漸漸的,他不再在乎舊朋友的成就以及想像中他們的眼光,順帶也忘記了年輕時的窘境。在週末的聚會中,他一生的委屈徬徨都得以發洩,高尚是年輕者的食糧,他也因此永不必長大。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逢星期日、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