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平台不受限 新例恐變「冇牙老虎」

海外平台不受限 新例恐變「冇牙老虎」

【本報訊】曾處理本港首宗加密貨幣訴訟、柯伍陳律師事務所顧問律師朱喬華表示,銀行對加密幣資金來源特別謹慎,更多是與文化及前線培訓有關,「你話係一個Currency,銀行就會覺得係咪想取代佢……好多虛擬貨幣係用Blockchain技術,你其實可以睇到Transaction去到邊,其實係方便防止洗黑錢多過現金」。他認同一個新產業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監管,以提供更多保障,「香港能夠作為金融中心,亦都係因為我哋嘅例係寫得比周邊地方好。」

■徐家健認為針對加密貨幣的嚴苛規管會趕走資金。

諮詢文件只規管本地交易所,朱喬華擔心會變成「冇牙老虎」,因為不少投資者都使用海外平台交易,「要法例有牙,係可以控制到你要監管啲機構。如果個平台完全唔喺香港存在嘅話,你就算喺法庭或者監管機構有Order都好,都係一個冇牙嘅Order。理唔理你個決定權係喺個平台嗰度」。他認為,政府有需要重新界定虛擬資產中「專業投資者」定義,「佢買得加密貨幣嘅,都係唔信你傳統貨幣,如果你話計埋Bitcoin可能會有800萬」。

過度監控失競爭力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亦表示,如果政府是以洗黑錢角度去監管,只需要求交易所做足身份及資產認證即可,指800萬元門檻冇意思,太多規管只會令競爭對手得益,「少咗稅收係一件事,更重要係令啲公司、人才都走埋,因為呢個行業要求嘅唔止係Programming,佢仲要識經濟、識財務」,籲政府如不會規管應諮詢專家,「甚至你話連專家都唔信嘅,你咪睇吓新加坡係點樣囉」。新加坡去年通過「支付服務法案(Payment Service Act)」,規管所有加密貨幣交易,包括境外交易,但無訂立投資門檻,整合傳統與虛擬資產服務,吸引包括星展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申請開設虛擬交易所業務。

財庫局回覆稱,虛擬貨幣並非法定貨幣,在香港亦非認可的付款方式,專業投資者的規定是為免本地投資者因無牌虛擬資產交易所而蒙受損失。當局未有回應是否會放寬,亦未有提交草案到立法會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