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買幣屢遇劫 滙款或控洗黑錢 門檻800萬 政府擬規管Bitcoin趕散戶

現金買幣屢遇劫 滙款或控洗黑錢 
門檻800萬 政府擬規管Bitcoin趕散戶

【本報訊】比特幣(Bitcoin)近月價格急升,吸引大量散戶趕順風車入市,但本地卻接連發生多宗涉買賣幣的現金劫案,最多達380萬元。原來香港金融機構仍視之為洗黑錢工具,滙款買幣隨時會凍結戶口,投資者無奈要提大量現金與賣家交收,平添被劫風險。政府去年就《防止洗黑錢條例》修例作公眾諮詢,終於計劃規管加密貨幣,卻為持牌交易所設800萬元入場門檻,變相趕絕散戶,若仍要投資就繼續冒險「被搶錢」。

有本地交易所贊成監管,但希望正式立法時可放寬門檻。有律師指多數散戶均使用海外平台買賣,新例無約束力或變「冇牙老虎」。經濟學者則稱過多限制只會趕走資金及人才,便宜區內競爭對手。

記者:佘錦洪

■HKD.com去年9月設立網上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並在今年1月開設實體交易中心。

電動車公司Tesla二月初以15億美元(約116億港元)買入比特幣,成為公司投資項目之一,刺激比特幣價格升近一倍,一度衝破6.1萬美元創歷史高位。幣價急升自然吸引大量散戶入市,但本港三個月內已發生三宗加密幣劫案,全部都是因為手持大量現金作面對面買賣加密幣,交易期間被當面搶走款項,最多涉款達380萬元。到底為甚麼一個經網絡作交易的虛擬資產,需要以現金做交收呢?

現時投資者想要買加密幣,一般都會先將法定貨幣如港元,兌換成幣價相對穩定、聲稱與美元掛鈎的穩定幣,例如是發行量最大的USDT,再在交易所平台上,用USDT買入各種加密幣。以上的步驟,理論上可以透過滙款方式完成。不過,香港目前仍然視加密貨幣為洗黑錢的工具之一,金融機構如銀行對涉及加密貨幣的轉賬審核特別嚴格,甚至會凍結戶口。

■現時散戶投資加密貨幣多經海外網站進行。

■空姐Oney投資加密貨幣,聲稱數月間已獲利六位數字。

銀行或凍戶 被迫現金兌換

2015年開始買幣、持有3粒比特幣的散戶投資者「比特幣消防員」(化名)表示,幾乎每一個曾以轉賬滙款的炒家,即使備註上已避免有關聯的字眼,都試過被追問資金來源,「唔一定要好多錢,銀行打嚟會問,『無啦啦四、五千蚊(轉賬),(你)同一個人無瓜無葛做咩事咁樣』,通常我哋都會話,『食飯攞咗去使,還返錢畀人』」,一般數十萬的轉賬仍然可以用這些藉口蒙混過關,「但聽過有去到7位數嘅,就真係畀人凍結咗個戶口,甚至話商罪科開埋file」。

滙款方法「此路不通」,投資者於是被迫以現金作交易,無論在Telegram群組抑或二手交易平台Carousell上,都有人聲稱可以提供兌換服務。記者接觸到其中一名做買賣幣的「艇仔」阿玖(化名),他透露主要是向大莊家以較便宜價格買幣,「佢哋點攞到幣我就唔知啦」,再藉差價轉售圖利,「一次只係賺你一千幾百蚊」,以每宗十多萬元的客人最多,過百萬已是少見大客,一般會約到雙方都覺得安全的地方做交易。他認為劫案頻生,可能是有歹徒看中投資者貪小便宜心態設局,「幫襯得嘅都係希望場外交易可以攞到更加好價錢,有時就係咁而因小失大。」

■楊凱文支持發牌制度,但希望政府可以放寬投資者入場門檻。

■Lotus的換幣公司Coingaroo主攻穩定幣如USDT的現金兌換服務。

■李思聰年初與友人合資創立 CoinUnited.io,計劃於全港設置100部加密幣提款機。

空姐入市 四個月賺六位數

散戶投資者、空姐Oney因疫情工作量大減,去年11月起參與加密貨幣市場希望擴闊收入來源,亦曾經以現金買幣,「自己真係拎一箱現金,去嗰個(找換)平台度兌換,你見到最近新聞好多人都話畀人搶咗、夾走咗,真係一個風險嚟」。但風險大回報亦大,她在每粒比特幣僅值1.6萬美元時花五位數字入市,認為大企業都買有潛力,四個月來已賺取六位數字,「巴菲特講:『別人恐懼我貪婪』,你越驚越唔敢買,咁我唔驚,就係咁」。

雖然買賣已障礙重重,但政府似乎認為仍然未夠。為進一步規管加密貨幣,財庫局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就修訂《防止洗黑錢條例》作公眾諮詢,文件建議向本地提供客戶落盤、買賣及保管虛擬資產的交易所平台發牌監管,並加入「專業投資者」的門檻限制,只有持800萬元或以上投資組合人士方可在這些認可平台進行交易。

根據現行香港法例,經營涉及資產擁有權或經濟權利的「證券型代幣」的平台,可參與自願發牌制度,申請1號和7號證監會牌照;至於其他非證券型加密貨幣則等同一般商品,從事相關交易人士毋須領取任何牌照。若政府根據建議立法,等同趕絕800萬元或以下流動資產的散戶投資者參與加密貨幣交易。但散戶Oney相信大部份人都如自己一般,習慣使用海外平台交易,因為規模及交投量較大,「就算你話日後啲App要落架,係會冇咁方便嘅,但都仲可以用網頁版,你阻唔到,反而係一個利好消息,(證明)Bitcoin係有呢個市場」。

散戶「比特幣消防員」亦指出,現時要設立離岸戶口不是難事,政府建議變相會使他們更不想將虛擬資產轉回香港,認為就算日後將加密幣直接定為非法亦無所謂,「你咪禁囉,反正都唔一定要現金,𠵱家有啲Bitcoin卡你入錢入個Debit卡度,你直接碌嘅」。

投資門檻高 打擊本地交易所

真正受到影響的,或者是本地交易所經營者。HKD.com去年9月設立網上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並在今年1月於油麻地開設三層地舖連辦公室的交易中心,前後耗資過千萬元,主攻細額散戶市場。創辦人楊凱文表示,平台短短半年已有近一萬個登記用戶,每宗交易金額由500元至數十萬元不等,換言之即是政府計劃拒諸門外的一群人,「相信800萬對於初初接觸嘅人士都係比較大嘅數字,亦都會有一個較高嘅風險」。他認為,政府應放寬投資門檻,「我係有信念會放寬畀非專業投資者都可以入市」。

有業界人士向本報表示,若政府堅持專業投資者門檻,部份本地交易所將難以生存,或考慮在立法後即結束本地業務。

至於全部採用現金交易、理論上更易洗黑錢的場外交易(OTC)活動及加密貨幣櫃員機等可供兌換加密貨幣的途徑,政府諮詢文件中僅稱會作定期檢視,未有建議一併納入規管,亦因此吸引不少人趁機入場,甚至擴張。

經常撰寫加密幣專欄文章的IT人李思聰,年初與友人合資創立CoinUnited.io做場外交易,目前已在全港設置20多部加密幣ATM機,未來計劃增設至100部,亦會在銅鑼灣鬧市開地舖。他形容幣圈市場需要更多人「做大個餅」,目前雖無太多限制,但大額交易仍會做身份認證程序保障交易雙方,日後亦會積極考慮領牌,「總之我哋要喺香港做正當生意,就一定要去fulfill個要求。」

投資加密幣起家的Lotus,去年成立換幣公司Coingaroo,主攻穩定幣如USDT的現金兌換服務,甚至可以提供專車接送,讓客人點對點直達辦公室減少遇劫風險,近期營業額每月都有20%增長,將會在旺角開設地舖。他坦承自己的生意是「走緊一個灰色地帶」,「但係如果日後你話政府,真係會頒發一個場外交易、要攞牌嘅問題,我哋絕對會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