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中國》教材疑作古仔

《家在中國》教材疑作古仔

【本報訊】教育局將向全港中小學派發內地國情教育書《我的家在中國》最新繁體版,列為輔助教材及局方中史常識問答比賽參考讀物。有歷史學者檢視該書後認為,書中「北京中學生梁帆」在荷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活動中要求掛起中國國旗的內容,疑為假故事,質疑該書內容真確性成疑,不適合作教材。

歷史學者:如教學生2+2=5

《我的家在中國》其中一冊《祖國生日快樂──國慶節》中提到一個故事,指1990年北京中學生梁帆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邀請,參加在荷蘭舉行的「世界兒童為未來」活動,當她看到50多國的國旗掛在賓館前獨缺中國,便向活動方人員說「一定要升起中國的國旗,因為我來自中國!」然後在她一再要求下,「幾經周折,鮮艷的五星紅旗終於高高飄揚在諾維克上空」。

歷史學者楊穎宇表示,經考證該故事最早官方版本出自2010年的《中國教育報》,但地點是廣場而非賓館前,網上有該故事不同版本,有名字叫于瑩的、其身份是小學生的、年份是1994年等,搜尋「荷蘭諾維克」結果亦全與這「故事」有關。他查考地圖和《外國地名譯名手冊》,找不到荷蘭有「諾維克」此地名;找來1990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巨細無遺羅列當年活動,但也找不到活動曾在「荷蘭諾維克」舉辦。

楊質疑該套書部份選材不嚴謹,假故事的出現不知有心還是無意,但若選材真確性成疑,當然不適合用來做教材,否則將假故事當真知識來教,「等於教學生2+2=5」。

教育局回應僅稱該叢書是「有質素的讀物」,適合作課外讀物和教學輔助材料,編者、編輯團隊和出版社可按其專業操守和知識,參考不同資料以決定取材內容、編撰風格及詮釋方式,並適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