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皇都睇50年代戲橋 為期一個月 參觀者需篩選

尋找皇都睇50年代戲橋 
為期一個月 參觀者需篩選

【本報訊】李小龍《死亡遊戲》劇照、鄧麗君初登場印記⋯⋯去年以47.76億元投得北角皇都戲院大廈業權的新世界發展,在修復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建築部份前,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展出逾百件上世紀50、60年代舊香港演藝文物;但活動不會開放予公眾,市民想參觀須先登記成新世界Culture for tomorrow會員,經揀選後才可獲邀入場。

皇都戲院商場舉辦的《尋找你我他的皇都》,讓參觀者踏入50年代的北角皇都;售票處售舊戲飛,回到皇都前身璇宮戲院開業的票價,超等位3.5元、前座最便宜也要1.5元。憑票入場,「率先上映」是璇宮戲院創辦人、娛樂界巨子歐德禮(Harry Oscar Odell)的傳奇故事,在歐德禮的辦公桌、璇宮戲院表演舞台旁,有歐德禮兒媳親述其生平點滴。

■展覽貼出多張用作簡介劇目的50至70年代「戲橋」。

■活動入口特別設計成昔日戲院售票處,戲飛沿用舊款式。

■商場一間舊髮型屋亦開放予參觀者遊覽。

展出《死亡遊戲》海報

登光舞台,璇宮落幕,迎來皇都輝煌。「不日上映」的有多張50至70年代用作簡介電影的「戲橋」,舊戲票最矚目的是大師阮大勇繪畫的70年代電影海報,還有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的海報及節錄。旁邊電影院座位及帶位員制服,依照當年1:1仿製。展出的還有皇都戲院70年代票房紀錄、租約、甚至員工例假單等。皇都全球獨一無二的飛拱貫徹戰後初期現代主義建築特色,惟「真飛拱」未有開放,但場內有霓虹燈「小飛拱」,拋物級線桁架同樣耀眼。

新世界指限聚令下每小時入場人數30人,無法開放予公眾參加;市民欲參與須先登記成旗下Culture for tomorrow會員,經揀選才可獲邀免費入場;本月中亦有網上免費虛擬導賞。資料顯示Culture for tomorrow由新世界行政總裁鄭志剛創辦,主力舉辦建築設計及文化創意活動。皇都結業後曾轉為桌球室,新世界指桌球室設施仍在清拆,今年將會進行更仔細的勘察。

東區區議員陳嘉佑指,不少老街坊近日「行過皇都都會裝下」,十分期待,惟現時安排等如是新世界私人活動。他指不少方法可控制人流同時令更多公眾參與;他亦盼皇都保育不要太商業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