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銘除了是香港執業大律師名冊中名列第一位的資深大律師,也被國際視為香港民主之父,大半生投身民主運動,多年來替不少社運人士辯護,想不到一場百萬人參與的流水式集會,令83歲李柱銘由為人辯護的律師變成犯人欄中的被告,他被捕後感嘆:「從中國角度來看,我是公敵;年輕人也不喜歡我,因我不贊同他們的目標。」身處夾縫兩面不討好,但他仍意志堅定,相信以對話及循序漸進方式追求民主,才是香港應走的路。
記者︰呂麗嬋
李柱銘中學入讀九龍華仁,考入港大讀英國文學,畢業後於1963年到倫敦攻讀法律,絕對是港英年代精英分子,但1980年李柱銘當上了大律師公會主席後,適值中英開始談判,他開始走向政途,當上法律界功能組別的立法局議員,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出爐,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接着進入《基本法》草擬階段,85年李柱銘獲邀加入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了香港特區政府體制創建的參與者之一,也是北京眼中日後治港「才俊」。
不過,八九六四事件發生,李柱銘與民主派譴責北京屠城,成立香港支聯會支持內地民主,之後創立香港民主同盟(民主黨前身),黨綱要求平反八九民運,李柱銘與北京關係全面決裂,而作為「打國際線」始祖,李柱銘在回歸前後多次外訪,曾與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見面,要求關注香港情況及支持香港民主,雖然他也曾游說國會議員支持中國加入世貿,但北京也視他為眼中釘,「名銜」離不開「漢奸」、「禍港四人幫」等,當他是反中亂港的大旗手。
弔詭的是,李柱銘堅持相信《基本法》、爭取「循序漸進」、以和平手法爭取普選目標,經30多年努力仍落空,新一代年輕人視他為「大中華膠」、政治上落後,但他近年在訪問中仍深信一國兩制若能落實,是在「無選擇之中」最能守護香港的重要資產,他在被捕後受訪時曾這樣說:「我不是贊成民主回歸,我是沒有選擇,接受了一國兩制。」
對於近年冒起的激進抗爭路線,李柱銘更是毫不含糊反對暴力抗爭,「如果你發動一場革命,然後徹底失敗,很多人會和你一起死。這對香港有甚麼幫助?」李柱銘在接受外媒訪問時如是說。
只是,「一國兩制」這四個字,在新香港下卻已成為「萬能key」,可以無限演繹,這邊廂當權者說愛國者治港是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必要條件,那邊廂有人就反過來歸咎香港今日亂局,是未有切實執行一國兩制。難怪83歲李柱銘亦不諱言,有生之年未必看到民主來到中國,但不能因此「唔搏命做落去」:「我睇唔到唔緊要,個仔睇到,個仔睇唔到,就個孫睇到。」兩代民主派口中的鬥長命,大抵是這個意思。
李柱銘大半生爭取民主仍落空,依舊堅持以和平手法爭取民主,是他太實際還是不切實際?兩代人也許有不同答案,兩位挪威國會議員卻在香港亂局下,提名李柱銘競逐諾貝爾和平獎,認同他對香港民主運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