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研調查】
【本報訊】通識科新學年改為公民及社會發展科,香港民意研究所發表調查指,62%受訪者反對科目刪去部份民生及社會政治參與議題,54%人反對課程及課時被減半。其中有近40%自稱非民主派人士亦反對上述兩項修訂。資深通識科教師張銳輝認為公眾眼睛雪亮,即使非民主派亦未必支持教育局的改動,顯示公眾對政府以橫蠻手段更改通識科的不滿。
民研上月26日至30日以電郵及網上問卷形式訪問4,982名受訪者,詢問他們對港府刪改通識科內容及課時的看法,在約500位自稱非民主派受訪者中,45% 反對「刪去部分民生及社會政治參與議題」,支持為31%;39.2%人反對「重整及刪減課程內容至原有的一半」;近三成人反對「增加大量有關國民身份認同的內容」。
整體受訪者中,62%反對公社科刪去通識科原有的部份民生及社會政治參與議題,只有22%人表示支持,54%人反對公社科課程及課時遭刪至原有一半,約有三成人支持。48%受訪者反對增加大量有關國民身份認同的內容,35%表示同意。有48%受訪者亦不認同「通識科自第一天已出現問題」的言論。
協助調查的資深通識科教師、教協理事張銳輝認為,調查結果反映公眾對政府以橫蠻手段更改通識科的不滿,即使非民主派亦未必支持,顯示公眾的眼睛雪亮。張表示不會反對學生有國民身份認同,但應對認識國情持開放及多角度的態度,而非單方面洗腦,現時公社科連生活質素等非敏感的概念亦刪去,令學生無法透過科目認識社會現況,政府此舉會製造出更大問題。
本身亦是通識科教師的民研客席評論員蔡建成亦憂慮,未來該科不達標的學生會否被標籤為「不夠愛國」或政治敏感不足,因而影響就業或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