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搶灘 逾百「創科組織」登報撐改制

建制搶灘 逾百「創科組織」登報撐改制

【本報訊】中共閹割香港選舉制度,其中屬民主派票倉的資訊科技界,被換成只由團體票選出的「科技創新界」。方案公佈翌日,有過百個「創科組織」聯署登報支持,廣告更獲中聯辦轉發加持。本報翻查這些團體背景,全部具建制派色彩之餘,更有一人擔任多個組織要職的現象;當中又包括「網紅協會」、「培養KOL」的電商組織,與創科關係成疑。有民主派選委認為那些團體未來或成為界別團體的選民,擔心團體聲音單一,令行業發展空間收窄,「最後只係『塘水滾塘魚』」。

一人任七團體要職

過百個團體於日前以〈香港新篇章 創科綻光芒〉為題在《明報》刊登全版廣告,廣告獲中聯辦在網頁轉發,指那些團體來自科技創新界。

本報統計這101個參與聯署的團體,發現絕大部份有明顯建制派背景,多個機構均有政協擔任董事,在不同團體均可見同一班建制派人士身影,其中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分別最少擔任七個團體要職,包括公司董事、會長及主席等;上屆代表建制派參選立法會的「IT紅人」楊全盛最少見於六個團體,前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譚偉豪則出現五次。

聯署的組織有新有舊,三個團體今年2月後始成立,其中「大灣區產業創新青年聯盟」更是在本周二、即人大通過修改選舉方案當日成立。

部份團體的性質與科技創新的關係成疑,例如「網絡紅人工作者協會」,由着名「藍絲」高松傑、「黑超哥」許民楓等人組成;另一個聯署團體「香港青年電商促進會」,其董事程陽春曾接受新華社訪問,介紹該會「KOL培養計劃」,計劃內容包括「掌握短視頻技巧」,在內地社交平台營銷。

科創界前身、資訊科技界民主派選委黃浩華表示,現時尚未知科創界的團體票代表標準為何,但他認為這些組織未來很可能成為界別團體選民。他指雖然未知那些組織的具體工作,但若只是純粹網上平台的用戶,根本算不上創科人士,「唔通一個的士司機用Uber app就係創科人士?」黃認為,創新科技的核心在於多元、若團體選民亦是該些持相同立場的人,「行內意見只會越來越單一,空間越來越少,最後只係『塘水滾塘魚』」。

洪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