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美中衝突進行式:競爭、對抗與敵對(方圓)

蘋論:美中衝突進行式:競爭、對抗與敵對(方圓)

拜登上任後第一場記者會,主旨圍繞美中關係,美中關係從模糊走向清晰:模糊易生猜忌,清晰敵友分明。

拜登定義的美中關係是競爭關係。美國關注新疆、香港的人權問題,屬於意識形態範疇,也可理解為競爭。美國關注台海南海的安全,屬於地緣政治範疇,說是競爭也能成立。

搞美版一帶一路 佔領地盤

拜登向英國首相約翰遜提議,民主國家推出類似中共「一帶一路」的計劃,以對抗中共的對外擴張,這也屬於地緣政治的範疇,但視為競爭也無不可。

拜登的美中衝突關係可歸納成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兩國實力的競爭關係,中間層次是美中在地緣政治上的對抗關係,最高層次是美中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敵對關係。

美中競爭是國力的競爭,類似馬拉松長跑,就是各自要提高自己的體能,比賽中或留前鬥後,或鬥前留後,勝負既取決於策略,更要靠自己的實力。比賽途中沒有身體接觸,只能將各自體能發揮到極致。

美中地緣對抗,類似於圍棋,決勝關鍵在於佔領最多地盤。不僅要先手佈局,還要把地盤「做活」,還要想辦法圍死對方,擴大自己地盤。

要在地緣政治對抗中獲勝,有賴實力競爭上的優勢。實力強才有力量爭地盤,沒有實力只好坐視對方擴張。中共數十年經營,佔了美國不少便宜,現在美國醒了,拜登印太經營,又搞美版一帶一路,已立足於對抗。

美中意識形態敵對關係,類似於拳擊,不管用甚麼辦法,唯一目的是擊倒對方。自己功夫要到家,落手打要害,靈活走位攻其不備,還要防備對方的殺着。不管如何,最終目的是要擊倒對方,或在點數上獲勝。

意識形態之敵對,前提是國家實力要強,地緣政治要佔上風,意識形態才能有壓倒性優勢。意識形態敵對是不可調和的,但沒有前兩者的優勢,就不用談。

拜登一再迴避美中關係的對抗和敵對關係,只是避重就輕:局限於競爭關係,降低敵意,從長計議。若將美中關係定義為敵對關係,那就要實力足夠強,外部部署停當,才有把握打贏。當前內外條件都不具備,鹵莽激化矛盾,自亂陣腳,反倒給對方可乘之機。

巨額投放科技 防中共超車

意識形態之敵對本質上不可調和,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但又不是不可處理的,只要保持衝突不激化,甚至也可以長期共存,正如多年以來的中美關係。把敵對關係按下不表,直至萬事俱備,有決勝把握,那就到時再說。

至於地緣政治上的對抗關係,重點不在說而在做,見縫插針、擴充地盤是當務之急。美國多年麻痹,給中共讓出太多機會,勢力範圍明顯縮小,一旦醒覺,當然要重整旗鼓,台灣問題、東海南海問題、回應一帶一路,都是如此。

美國以五眼聯盟為根基,又組織「四方安全會談」,與歐盟北約關係在恢復中,對東盟分而治之,又開始着力經營中亞,按部就班,一切都在進行中。

拜登即將公佈一項價值三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放,增加對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等的投資,目的是讓美國在基礎建設和高科技研發方面佔先機,這是實力競爭的有力步驟,足以壓制中共的彎道超車。

與此同時,英特爾宣佈接到軍方大定單,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生產高性能晶元,以保障美國的高科技發展所需。政府鼓勵民間加大本土投資,既保障供應鏈安全,又繁榮經濟增加就業,一舉兩得。

拜登誓言中國不會在他任期內超越美國,以美國的財政、經濟和科技實力,這不會是空話。既立足於國力競爭,又不放松地緣政治對抗和意識形態的敵對,說得溫和,做得凌厲,中美對峙往深處遠處走,這已是死局,不可逆轉。

方圓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