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假選舉 無異獨裁國

香港假選舉 無異獨裁國

《經濟學人》2月發表2020年度民主指數,香港大跌12位,全球排名87,由原本「具缺陷的民主」,降級至「混合政體」,距離「極權」只一步之遙。但當時人大的「完善選舉制度」方案尚未出台,分數並未反映一直加速惡化的實況。

習慣自由的香港人是否已置身於極權國度中?本報抽出世界上幾個專制國家,分析它們的選舉制度,發現與香港的「完善」制度有着驚人相似之處。這些獨裁政體,參選人須接受資格審查,異見者難以通過重重關卡,管治者對民意、對制度上下其手,與刻下香港酷似。

在徒具虛殼的所謂選舉制度下,香港人還應否履行公民責任參與投票?記者訪問了美國著名民主學者戴雅門、人權分子羅傑斯,以其他國家的經歷作例子,討論港人應否繼續參與這場不公平的選舉遊戲。

記者:關冠麒

隨着國安法實施,香港在2020年的《經濟學人》民主指數中,滿分10分的總評分下跌0.45分至5.57,若再跌1.57分就會陷入「極權」組別,與北韓、敍利亞、沙地阿拉伯、中國(排名151)等國家齊名。

事實上,由於持續未有普選特首和立法會,加上DQ參選者甚至立法會議員,以及香港民族黨「黨禁」事件等,香港在「選舉制度與多元性」一項的評分近年來都維持於約3分,較不少「極權」組別的國家還低(例如巴勒斯坦、伊拉克、阿富汗等)。

經歷過民主派區議會大勝,去年政府先藉武肺將立法會選舉延後,今年北京又要「完善選舉制度」,找國安公署對參選者進行資格審查、加入選委會議席溝淡立法會的民主成份、在特首選委中加入人大、政協組別確保全面操控特首選舉,各項措施勢令此項評分再下降。

香港選舉制度近年的種種改變,正正與其他極權國度在表面上的民主選舉背後進行操控相雷同。記者嘗試從敍利亞、乍德、烏茲別克、巴林、白羅斯和尼加拉瓜等例子,參透威權政府營造假民主的手法。

敍利亞 控制提名權剔除對手 民主指數排名:164

敍利亞總統阿薩德

被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 形容為「世界上其中一個最高壓國家」的敍利亞,長年由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一黨專政。雖然2012年,敍利亞訂立新憲法,變為多黨制國家,容許其他黨派競逐公職,人民又可普選總統,但獨裁者阿薩德所訂立的選舉制度,其實仍完全傾斜於執政黨。

敍利亞國會選舉分為15個選區,參加者可自組名單出選,最高票數的名單可全取該選區所有議席。但按規定,每張參選名單中最少三分二候選者,要來自執政聯盟「全國進步陣線」,意味着雖然表面上是「普選」,但選民根本無法自由選擇執政黨以外的人選。同時,憲法又規定一半議員必須是工人或農民,但其工人或農民資格則由阿薩德委任的委員會決定,因此政權隨時可藉此取消某人的參選權,如同香港的資格審查委員會。

國會的組成亦對總統選舉極之關鍵。如同香港的選舉委員會,憲法規定參選總統必須獲國會(多於15%議員)提名。因此若執政黨操控了國會,很容易藉控制提名權來排除總統選舉中的主要對手。

乍德 無限延期拒舉行大選 民主指數排名:163

乍德總統代比

乍德總統代比自1990年憑軍事政變掌權,一直獨攬大權。雖然制度上乍德的總統及國會均由普選產生,但30年來並無反對派能威脅其勢力。

除了利用拘捕、扣押甚至失蹤等手段打壓反對派,乍德亦將國會選舉玩弄於股掌。原定每四年舉行一次大選,但執政黨「愛國拯救運動」在2011年的選舉贏得七成席位後,代比就以各種理由拒絕再次舉行大選。2017年,總統代比以經濟下滑資金不足為由,決定將原已延後兩年的國會選舉再度延期至2018年11月,像香港立法會一樣,由原國會議員續任。到2018年,政府又再將選舉日期延至2019年5月。

但由於新挑選的獨立選舉委員會成員中,完全無反對派代表,其中立性被反對派挑戰,獨立選舉委員會決定再將選舉延後至2020年。去年,乍德政府跟港府一樣,以武漢肺炎疫潮為由再次更改選舉日期。最新的選舉日定於2021年10月24日。

烏茲別克 合法政黨全為建制派 民主指數排名:15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右)

烏茲別克自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並由卡里莫夫當選首任總統後,當地政權一直不容許反對派政黨運作。但要參選立法院,則必須獲得合法註冊的政黨提名,因此反對派幾乎完全無參選機會。連流亡海外的反對派家人及其支持者,都被禁止參與選舉。

即使到1995年,卡里莫夫宣稱開放反對派籌組政黨,但仍只得支持烏國政府的政黨容許合法註冊。獨立至今三十年,全國只得5個合法政黨,全部屬建制陣營。

今年2月,現任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表演講,聲稱會為烏茲別克的民主改革帶來新動力。但數日後就立即食言。在當地反對派舉行多年來首次公開會議前夕,政府突然拘禁反對派代表、曾宣佈會競逐今年總統大選的前大學教師 Allakulov,令會議無法進行,亦可能再無機會跟掌權者一爭朝夕。

巴林 國王親信擁絕對權力 民主指數排名:150

巴林首相阿勒哈利法

中東國家巴林運行君主立憲制,其國王有極大權力,可以自行任命首相、最高法院法官等重要職位,這些要職現時均由皇室家族成員擔任。國會下議院「代表會」表面上由全民直選產生,但實際上反對派參政的機會極微,而且其影響政策的能力亦被嚴重削弱。

根據自由之家的報告,自巴林2011年「阿拉伯之春」期間發生過反王權示威後,政府就收緊公民的政治權利,先後將兩個最大反對派社團解散。及後又在2018年的代表理事會選舉舉行前,通過新法例禁止所有已解散社團的前成員參選。反對派領袖沙爾曼更被指涉間諜活動,被判終身監禁。同時,由於巴林近七成穆斯林人口屬於什葉派,皇室代表的遜尼派反屬小數,為確保遜尼派候選人勝算,政府刻意將國家劃分成不利什葉派的選區。最終大部份席位均由親政府人士奪得。

另一方面,為確保皇室全面掌權,政府2002年修改憲法,在立法機構中設立上議院「協商會」。40名成員全由國王自行任命,而且跟下議院有同等立法權,更有絕對權力否決下議院通過的法律,不受憲法限制。

白羅斯 瘋狂DQ150反對派 民主指數排名:148

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去年港人在白羅斯人民的抗爭中看見自己。白羅斯是少數仍受極權統治的歐洲國家,總統盧卡申科掌權27年。雖然總統以及眾議院多年來均由普選產生,但盧卡申科及其背後勢力依然穩如泰山,全因政權操控選舉的方法無所不用其極。

白羅斯各區各自成立選舉委員會,負責執行和管理選舉過程、候選人提名。委員會成員本來可由不同政治光譜的人士參與,但在2019年最新一屆的眾議院選舉,總共63,646位選舉委員當中,只得21位被認為屬反對派別,最終有超過150名反對派參選者被選舉委員會DQ,包括兩名上屆的反對派議員。在被禁絕參選權的情況下,反對派無法贏得任何議席。

剝奪參選權的情況在總統選舉中更嚴重,多年來有意競逐總統之位的反對派候選人,不僅多數被取消資格,不少更要面臨入獄或流亡。以去年的選舉為例,原先最有實力的三名反對派候選人,不僅被中央選舉委員會以收集的提名不足、財產申報有問題或涉嫌犯罪為由拒絕其報名,其中兩人更被判入獄,一人流亡俄羅斯。反對派代表季哈諾夫斯基在宣佈參選後兩天就被監禁,其妻斯季哈諾夫斯卡婭決定代夫參選,成功入閘,最終據報奪六成選票獲勝。但全面控制選舉的盧卡申科卻聲稱自己獲得八成選票連任,斯維特蘭娜惟有流亡至立陶宛,最終引發歷來最大型的民眾示威,至今仍未平息。

尼加拉瓜 列異見者為恐怖分子 民主指數排名:120

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尋求第二度連任。長年執政的奧蒂嘉大權在握,在司法系統中安插了大量黨友,為保萬無一失,尼加拉瓜最高法院在選前,將奧蒂嘉的最主要對手,獨立自由黨派出的候選人Montealegre的黨主席一職褫奪,令他無法再代表反對派政黨參選。同年,同樣由政權控制的最高選舉委員會,將16名抗議最高法院決定的反對派國會議員DQ。最終奧蒂嘉及其黨「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獲得壓倒性勝利。

自從尼加拉瓜人民在2018年舉行過連串反政府示威後,政權就進一步打壓異見者參政。今年國會就通過新法例,將曾收授外國組織捐款的人士列為「外國間諜」,又將特定異議者列為「恐怖分子」或「叛徒」,禁止他們擔任或競逐任何公職。

值得注意的是,除烏茲別克,以上國家都曾在去年於聯合國表態支持中國為香港立國安法,屬中國盟友。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