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題:王毅訪伊朗 撒幣三萬億 華拉攏中東挑戰民主世界

兩岸專題:王毅訪伊朗 撒幣三萬億 
華拉攏中東挑戰民主世界

中美阿拉斯加會晤不歡而散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回國後即轉赴廣西桂林接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接着即馬不停蹄進行中東六國訪問「拉朋友」,當中又以出訪美國的頭號死敵伊朗,並簽署長達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計劃》最為矚目。中國聲稱與中東國家「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理解和支持」,通過拉攏人權紀錄不佳的穆斯林國家,企圖以此反擊西方就維吾爾人權問題對華的指摘。但這些如意算盤又是否能夠打響?

王毅於3月23日至30日,短短七天內接連走訪沙地阿拉伯、土耳其、伊朗、阿聯酋、巴林和阿曼六國。當中,沙地和伊朗為阿拉伯世界敵對的兩大強國,分屬伊斯蘭教兩大分支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大國;位處歐亞之間的土耳其不屬於阿拉伯國家,與美俄均有微妙關係。儘管王毅此行屬早已安排,但《紐約時報》報道稱,王毅此行傳遞的訊息相當明顯,就是中國希望把自己放在主要挑戰者的位置,挑戰以美國為首,通常以民主、尊重人權和遵守法治為指導原則的國際秩序。

■王毅與伊朗外長扎里夫簽署《中伊全面合作計劃》。美聯社

多國避提新疆議題

上述六國都是穆斯林國家,外界尤其關注它們對中國維吾爾人權問題的立場。新華社稱,與沙地王儲穆罕默德會唔時,王毅稱「感謝沙方在涉疆、港、台等問題上給予中方有力支持」,穆罕默德則表示「反對以任何藉口干涉中國內政,反對個別勢力挑撥中國同伊斯蘭世界關係」。在與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舉行會談時,王毅稱「涉疆問題的實質是反暴恐、反分裂問題」,希望土方在事關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繼續給予中方理解和支持;恰武什奧盧則強稱土方「不會參與任何反華行動,不允許在土境內出現針對中國的暴恐行為」,但未明確提及新疆問題。王毅到訪時近千名流亡當地的維吾爾人在首都安卡拉中國使館外示威,抗議王毅到訪,高喊「停止種族滅絕」、「關閉集中營」等口號。外電並指恰武什奧盧在會晤時,向王毅表達「我們就維吾爾突厥人的敏感度和想法」。

王毅此後到訪德黑蘭,與伊朗外長扎里夫簽署《中伊全面合作計劃》。不過,兩國官方並無透露計劃詳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被問及相關情況時,僅稱它將為中伊未來合作提供宏觀框架,其重點是「挖掘兩國在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潛力,規劃長遠合作前景和路徑,不包括量化的具體合同或指標」。英美傳媒則稱,估計協議內容與兩國去年達成的一份合作草案大同小異,包括中方承諾未來25年於伊朗進行4,000億美元(3.1萬億港幣)投資,包括銀行、電訊、港口、鐵路及其他數十項工程,換取同期以低廉的價格持續獲得伊朗石油供應。

王毅又分別與伊朗總統魯哈尼和最高領袖顧問拉里賈尼會晤,但兩人都只表示伊方讚賞中方反對美國對伊單邊制裁,完全沒有提及新疆問題。

■中國派員出訪中東六國,意圖帶出成為美國挑戰者的訊息。設計圖片

畏美制裁 中伊協議空泛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對本報稱,中伊協議雖然讓中國製造「與伊朗結盟」的聲勢,但實質上雷聲大雨點小。「這次不是最高領導人簽署,也沒有項目銀碼,只是很空泛的願景。」他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18年宣佈美國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後,美國至今仍對伊朗實施嚴厲經濟制裁,中國為免重蹈華為被美國制裁的覆轍,不太可能對伊朗作出很具體的承諾。「華為被指控通過在香港的子公司,幫助伊朗打破制裁,為伊朗提供高科技零件,華為及副董事長孟晚舟都被殃及池魚。所以中國也很小心,只要美國對伊朗制裁沒有鬆動,中國任何一個實體或公司,金融或科技機構也好,通過香港或大陸的公司都好,若被發現與伊朗有生意來往,在伊朗有投資或貸款,那間中國企業便會成為美國制裁的對象,後果都頗嚴重。」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庭輝認為,中伊協議意味着中方不欲再理會美方制裁跟伊朗有貿易往來的公司的禁令,而被禁售的伊朗石油亦找到重要的買家,但指中國亦有很大風險。「美國現時仍未解除對伊朗石油的禁運令,如果美國加強海上巡邏截擊運送伊朗石油的船隻,會令中伊貿易協議落實增添變數。」

■新疆人權問題備受國際關注;圖為美國示威者呼籲當局對華採取行動。資料圖片

難說服沙地土耳其撐治疆

至於中國聲稱中東國家在包括新疆等「核心利益問題」上支持中方立場,楊庭輝指在全球約二百個國家之中真正的民主國家僅佔約三分之一,半民主國家和獨裁國家佔了大多數,中方此舉只是有助其在內宣上強調自己得到絕大部份國家支持。但他指中國若要寄望與美國關係較密切的沙地,明確表明支持北京的新疆政策則相當困難。

此外,在與中國維吾爾人有民族淵源的土耳其,目前在經濟上需倚賴中國援助,因此官方才對維吾爾問題相對沉默,但這不表示土國在新疆問題上會站在中方的立場。「很難想像土耳其政府會支持中方對待維吾爾族人的方式,否則勢必引起全國上下的強烈反彈。」

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稱,中國企業大舉投資伊朗已十多年,「甚至連德黑蘭地鐵的扶手廣告,也與深圳地鐵一模一樣。」他特別提到中伊協議包括中方在波斯灣的格什姆島(Qeshm)設立自由貿易區,預料中方或會在該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島上興建軍事或安全設施。

但他指中方也會避免頭腦發熱:「除了由什葉派主導的鄰國以外,伊朗與其他國家的互信還是不足,無論是與中國或俄羅斯,沙地和以色列更不用說。中方因此也要注意,自己會否成為1979年美國(伊朗人質事件)的翻版?原本與伊朗稱兄道弟,忽然間伊朗會翻臉,由最親美的國家變成最極端反美的國家,這些歷史教訓中方也會小心。」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