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查冊 】
【本報訊】港府計劃大幅收緊公眾查閱公司註冊資料,傳媒透過調查報道揭露利益衝突及貪腐勢大受限制。政府昨指,未來查冊可繼續查閱董事資料,包括董事個人通訊地址和部份身份識別號碼,認為有關資料連同姓名足以辨認身份。有學者指傳媒報道向來專業,加上個人資料已受法例保障,政府根本沒需要就查冊設限。
財庫局昨發新聞稿,指新安排實施後,包括傳媒的所有人士可繼續取覽公司登記冊上的董事資料,包括個人通訊地址和部份身份識別號碼,如身份證字母加三個數字,其他現時可查詢資料無新限制,認為有關資料連同姓名足以辨認身份。局方指,董事提供的通訊地址若未能用於傳送文件,在《公司條例》下,法院有權命令公司註冊處披露董事住址作通訊之用,堅稱新安排不會對必要的文件傳送構成阻礙。當局建議若要進行盡職審查,可在獲董事授權後,向公司註冊處申請查閱其住址及完整身份識別號碼。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指,現時不少公司用秘書公司、空殼公司作公司通訊地址,記者或欲追討欠薪的員工若只能查閱通訊地址,未必能聯絡涉事公司人員。他指,若要求當局公開住址,須留待法庭處理,屆時或已「蘇州過後冇艇搭」。
呂認為傳媒處理調查報道專業,不會將調查所得個人資料公開,加上現時個人資料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查冊權利亦不限於報道,亦影響會計、法律、勞工權益、生意合作的資料核實等,關乎公眾利益,認為當局根本毋須限制查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