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控制232特首選委 學者:委任防火滅罪成員存利益衝突

林鄭控制232特首選委 
學者:委任防火滅罪成員存利益衝突

【本報訊】全國人大常委會手起刀落閹割香港真選舉,牢牢控制甚至完全排拒政治異見者的參選機會。然而,只容許「忠誠」建制派參與的選舉制度,也不見得公平,反而向現任政府傾斜。本報發現,負責產生特首的選舉委員會擴大至1,500人後,當中最多232人可由林鄭月娥直接或間接委任出任公職,並因此晉身為選委。倘林鄭競逐連任,這些「自己友」不難傾向投桃報李,讓她在特首選舉「贏在起跑線」。有學者質疑存在利益衝突。

小圈子選委會增加第五界別並擴大至1,500人後,新選委會產生模式也「民主大倒退」,未來選委將以「當然」、「提名」及「選舉」三個途徑產生。其中最為人詬病的改動,是把117位具民意基礎的區議員踢出選委會,改由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分區委員會出任。

■特首林鄭月娥在新選委會的1,500席中已控制七分一席位,變相若要競逐連任,即獲足夠提名票入閘。

藉任命地區委員會增支持度

根據人大常委通過的《決定》,以上三個委員會逾2,500人將互選156人擔任有關分組的選委。前年區議會選舉後,政府委任此類委員會成員時,幾乎由建制派壟斷。民主黨屯門區議員何杏梅透露,包括她在內,當區防火委員會僅兩人是民主派,其餘廿多人均屬建制陣營。換言之,林鄭政府可透過委任三個委員會並晉身選委之列,增加選委會內的支持度。

林鄭另一個可望擴大選委會影響力的渠道,來自選委會第二界別、即俗稱「專業界別」中,工程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醫學及衞生服務界,以及社會福利界,四個分組各設30席,惟其中一半15個議席,已被人大常委會預先「𠝹出」,加上教育界的5席,將有65席由相關界別內的法定機構、諮詢組織及相關團體負責人出任。雖然《決定》未同時公佈相關界別法定機構、諮詢組織及相關團體名單,料由特區政府在本地立法層面處理。翻查資料,這些法定機構及諮詢組織成員多由特首委任,部份由司長或其他高級官員委任。

■馬嶽質疑由特首委任選委存在利益衝突。

提名門檻188人 變相夠票入閘

政府數字顯示,現時共委任約4,600名社會人士在約440個諮詢及法定組織服務,以工程界及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為例,政府全權委任城規會、環諮會內的非官方成員;社會福利界法定機構社工註冊局,15名成員中有六人由特首委任,一人為社署署長代表,社署另設逾30個不同法定、諮詢委員會,成員均由特首直接或間接委任。該批人士未來隨時可「直接升呢」成為選委,他們既然獲特首或政府委任,將來亦可在特首選舉投桃報李,故此,單在這五大專業界別,已有65至76席是林鄭「自己人」。

《決定》同時指出大學校長、學校董事會或校務委員會主席自動成為選委,雖然各大學校長由大學自行聘請,但特首作為當然校監,可直接委任校董,人數比例由一成多至逾八成不等,權力極大,換言之亦可左右相關選委人選。

整合以上多批先由特首或政府首肯委任而最終成為選委者,人數可達221至232人,較特首提名門檻要求188人多,無論是提供提名票或是選舉票,如林鄭決定競選連任,可為其選情帶來優勢。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地區滅罪委員會、防火委員會成員等被加入選委會,但有關成員是由特首間接委任,將來又可選特首,質疑有利益衝突,且有關委員會代表性亦難與區議員相比。他相信民主派未必會動員專業人士參選未來選委會,亦未必能入閘;更估計如中央不想某人參選特首,即使是建制派,要取得足夠提名都有困難。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