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冠軍不代表一切,但不少球員窮一生精力就為了爭取冠軍指環。過去NBA中亦不乏偉大球員希望在生涯尾聲為博一次,選擇離隊加盟更有力贏得冠軍的球隊「標尾會」,最終仍功敗垂成,近年最為人熟悉的例子必數已退役的兩大球星「郵差」馬龍(Karl Malone)及尼殊。
作為史上其中一位最偉大的大前鋒,馬龍生涯巔峯期卻偏偏與不少傳奇人物活在同一時代,1994年西決被奧拉祖雲(Hakeem Olajuwon)的火箭淘汰,1997及1998年總決賽就被「籃球之神」佐敦(Michael Jordan)K.O.,成為公牛王朝的「最佳配角」。
2003年,其時年屆40的馬龍離開效力18年的爵士,與另一位MJ宿敵披頓(Gary Payton)加盟湖人,拜恩(Kobe Bryant)、奧尼爾(Shaquille O’Neal),再加馬龍及披頓,四大天王星光熠熠。不過,馬龍當時的角色變成綠葉,雖然最終成功打入總決賽,但又遇上大勇的活塞,總決賽以場數1:4落敗。季後郵差亦決定退役,不再「送信」。
12/13球季,湖人再次合組四大天王,拜恩、加素(Pau Gasol)、懷特侯活(Dwight Howard),再加年屆38歲的尼殊。作為傳奇控衞,尼殊寄望今次強強聯手可以令「紫金軍團」重返榮耀,更可為自己帶來冠軍指環。可惜的是,當年四人欠缺火花,拜恩甚至與侯活鬧不和,最終季後賽首圈就被馬刺橫掃出局,尼殊亦因傷患困擾下決定於2015年退休。
文: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