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攻殼的香港與哥斯拉的香港

西遊記●攻殼的香港與哥斯拉的香港

事有湊巧。幾個星期前,入戲院重看《攻殼機動隊》。1995年的日本動畫,嚴肅探討如何定義人類等哲學議題。第一次觀看,正就讀高中,為人沒甚麼深度,情願看《新世紀福音戰士》,同樣扮嘢,但綾波麗與明日香的造型比較可愛比較誘人。少年轉眼變中年,原來同樣沒有深度,再看電影一次,依然逃避任何反思。只對新港市的景色有興趣。

明明以未來作背景,虛構出來的新港市,竟然是香港。不是拿香港的獨有密集建築群大幅度加工,像1982年面世的《2020》(Blade Runner),是原原本本把城市真貌移植過去。換句話說,香港的當下是日本人想像中的未來。我覺得真係威喎。

打殘香港冇限制 仲可揩揩人民幣

幾年前,荷李活翻拍《攻殼機動隊》,向原著致敬,同樣來香港取景,把香港的屋邨、舊區拍到美輪美奐。感覺已經完全不一樣。可能因為沒有靈魂,也沒有血肉。自從強國崛起,無數荷李活科幻片視香港為踏腳石,甚麼《變形金剛:殲滅世紀》(Transformers:Age of Extinction)、《悍戰太平洋》(Pacific Rim)、《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紛紛前來香港取景或在片場搭出一片香港景。打殘上海打殘北京太大困難太多限制?打殘香港,進可攻退可守,一方面揩揩人民幣金礦,一方面不用像陳奕迅或許光漢。個香港不似香港?你認為外國人在意嗎?真香港人看到見慣見熟的風景被改造成四不像,才嘔吐,尤其把大陸特色硬生生塞入港九新界,馬路勁多簡體字招牌,鰂魚涌變成桂林山水,你會情願他們別一有空便過來強姦我們。

現在,當然明白是一本本預言書。香港以往的風景,例如有競爭性的選舉,例如有自主權的電視台,例如選材包羅萬有的電影節,已經被大陸風格全面取替。香港不再是特區,是大灣區其中一個市。有理由相信,《哥斯拉大戰金剛》(Godzilla vs. Kong)是最後一齣夠膽任意踐踏香港領土的荷李活大片。

不是嗎?有誰不怕侵犯到無處不在的國安法?在《哥斯拉大戰金剛》的結局,美國代表金剛與日本代表哥斯拉為爭奪地盤,在香港大打出手,誰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有隻毫無人性的機械哥斯拉,吸夠金剛的能量後,美其名保家衞國,實際上大攬炒,把整個香港摧毀到無藥可救的絕境。香港人呢?不夠運氣一早逃命的話,只可以得個睇字,完全無資格參與。就算沒有觸犯國安法,恐怕也有洩露國家機密的嫌疑。都算了。看到結局,金剛跟哥斯拉化敵為友,共同打爆已經完全失控的幕後黑手喎。真係得?或者,探討《哥斯拉大戰金剛》的劇情,本身就很無謂。粗疏到一個地步,幾件蛋散求求其其進入頂尖科技公司的基地,是是但但進入最秘密的樓層,隨隨便便由美國直達香港,沿途沒有被偵測沒有被騷擾,保安嚴密程度比你樓下看更更不濟。

劇情無謂粗疏 大台劇集也不如

老老實實,真係連大台電視劇的水平也不如。是抬舉,不是貶低。今時今日,由朝早到深夜,幾乎每一分鐘每一秒總會有一兩單新聞讓你神經繃緊。入戲院,為乜?唔好逼我探討人生大道理,唔好要我面對真實世界,只求在一片漆黑的兩小時入面,大腦可以完全分心,離開慘痛,像逃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太平盛世,我有好多閒情逸致透過電影不斷思考。今日?講多無謂,打啦。在這一個角度,《哥斯拉大戰金剛》冇得頂。

不是只有我患上如此病態,我懷疑全香港也一樣。工作需要處理國際及本地新聞的太太,未認識我之前,最愛看悶悶文藝片,或慘無人道紀綠片,要不是我威逼利誘,連超級英雄片也不看一眼。近一年,常失眠,深宵時分,她居然選擇一個人追韓劇,追完《愛的迫降》,看《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沒有孫藝珍,竟然連《金秘書為何那樣》也不放過。口味轉變之急速,我不明白。她喝了一口Gin,緩緩地解釋:「如果,你像我一樣,每天返工也要面對大量緬甸新聞片段,然後,再需要睜開眼睛看沒有被打格的香港高官與政客的嘴臉,你便會希望放工之後,對自己好一點。我知道《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很精采,但看完,一定會感同身受悲從中來,不是對自己太殘忍嗎?倒不如看看朴敘俊,滋潤一下?」聽完太太的分析,我終於明白為何《哥斯拉大戰金剛》已經純粹販賣官能刺激,也讓我看得淚流不已。最衰都係《攻殼機動隊》無啦啦復刻!讓我在觀看《哥斯拉大戰金剛》之前,記起,香港,曾經如此美麗;二十多年以後,不用金剛或哥斯拉,香港也被扭曲到寸草不生,變成一具了無生氣只有假惺惺幻彩詠香江的空殼。對比之大,讓你無法不難受。連無腦特技片也像毒藥,以後,每晚,還是開BLACKPINK的MV看完再看,好了。

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快樂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