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昨增六宗確診武肺個案,是連續五日單位數,包括五宗輸入及一宗本地源頭不明個案,累計個案達11,468。唯一一宗源頭不明個案患者為一名26歲男子,居於西環中聯辦旁的均益大廈三期B座,該患者樓下同座號單位十多日前有三人確診,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專家昨到該大廈視察後,懷疑煙囪效應引發垂直播毒,該大廈二樓以上10號室的所有居民須檢疫,其他住戶須強制檢測。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於疫情記者會指,這名26歲確診男子(第11468號)在砵蘭街46至52號大廈任職物業管理的文職人員,最後上班日期是3月29日,當日發病有流鼻水,患者隨即到社區中心檢測,昨日確診。由於其職責包括巡視管理的物業,先後曾到過多幢大廈巡視,相關大廈會被列入強制檢測名單。而患者的十多名同事亦須強制檢疫。
張竹君續稱,患者居住的均益大廈第三期B座,其樓下同座號單位上月中有三人確診,當局上月17日晚曾將該大廈封區檢測,當時男患者檢測呈陰性,惟他在十多日後確診,CT值少於30,代表病毒量不低,惟暫未有確實數字。
被問到該患者感染源頭是否涉均益大廈環境有關,張竹君承認封區後再發現個案,有機會是患者在大廈強檢時已受感染,但處於潛伏期,病毒量不高而未能驗出,但亦不排除患者其後在社區其他地方染疫。
由於擔心有環境污染風險,張竹君聯同袁國勇等專家昨傍晚到該大廈視察。袁視察後指大廈喉管沒有破損,但9及10號室的單位共用天井,部份住戶使用廁所、廚房的抽氣扇時會打開窗,造成室內負壓、天井位的風會流入室內。
袁國勇指出,26歲患者居於4樓10號室,早前確診的是3樓10號室,該單位三人確診,其中一人病毒量高,可能患者在煮食及洗澡時,曾開抽氣扇並將病毒抽出室外,而對上的單位同時打開窗及開抽氣扇,便會透過煙囪效應,將病毒由下而上傳播,認為相關傳播途徑的機會最大。另一可能性是U形隔氣管失效,但相關機會較低。當局會在喉管、鋅盤、抽氣扇等位置取環境樣本,以確定傳播途徑。衞生署應專家建議,該大廈10號室的所有居民須檢疫,其他住戶須強制檢測。
被問及為何封區檢測後再有確診,袁國勇說:「檢測一次未必一定捉到晒,潛伏期可以去到14甚至21日,唔可以排除仲有病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