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銀行審批 損地產監管 阻會計核數 商界:封殺查冊助長騙案

礙銀行審批 損地產監管 阻會計核數 
商界:封殺查冊助長騙案

【制度倒退】

【本報訊】政府建議分階段限制公眾查閱公司註冊資料,不止是傳媒,商界亦有聲音指嚴重影響日常商業活動,包括物業交易前確認物業擁有權、及銀行界審批貸款的工作等。擁有律師及會計師資格的前立法會議員梁繼昌批評,今日的香港已非國際金融中心,形容收緊查冊「根本係掉返轉頭行,令公眾知情權減少。」

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政府限制公司查冊,會令地產代理難以合乎監管要求,「我們做公司查冊,是為了保障客戶利益以及是法律程序,例如放盤我們要看到業主及業權人,找到公司我們都要查冊公司,如果送訂都要送給業主,找到公司授權人如秘書,亦要找他簽名,但是現時我們未清楚法律日後如何讓我們合乎監管」。有現職地產代理透露,如果有放售的物業是以公司名義持有,代理會進行公司查冊,以核對該公司持有人的身份,否則任何人都可以冒認公司持有人放售物業,擔心如果政府禁止公司查冊會導致騙案增加。

■政府禁止公司查冊,令地產代理難以合乎監管要求。

恐衍生新漏洞

律師黃鶴鳴坦言,業界進行不少業務時都要使用公司查冊服務,例如是簽訂樓契時,律師須進行「盡職審查」,事先確認相關人士並非破產;又或是處理不少商業事務時,都需要查閱涉事公司的董事身份及股份分配等,若實施新查冊安排,「工作難度會大好多」,建議政府事先諮詢公眾,特別是律師及會計師等行業。

有不願具名的銀行業界人士指,公司查冊對銀行審批企業貸款有重大影響,雖然本港商業信貸資料庫亦有紀錄公司有關資料,但銀行仍不時需要透過公司查冊,以核實公司的最新情況,包括董事資料、公司結構及公司最終擁有人等。假若未來查冊途徑收緊限制,擔心最終決定權將落在企業是否容許銀行查閱其公司資料。

有效的查冊工具更可維護小股東權益,查證企業隱藏身份的股東,投資者權益關注組召集人陳仲翔表示,若收緊查冊「股壇老千就有機可乘,好多老千股可借不同身份向下炒。」他同意要查冊制度兼顧保護個人私隱,但查冊本身有其必要性,「要取消的話,一定要有相應嘅措施,維護小股東嘅權益,唔係嘅只會衍生新嘅漏洞。」

政府收緊查冊建議,首階段容許公司拒絕公眾查閱其董事及公司秘書的身份證號碼及通常住址。獨立評論員David Webb回應本報時指出,不認為公眾需要知道一位董事在哪個住址睡覺,惟公眾需要知道董事的身份,而這需要倚靠身份證號碼去達到,他形容身份證號碼並非密碼,而只是一個識別號,比有機會重複的姓名更容易辨識。

擁有律師及會計師資格的前立法會議員梁繼昌表示,查冊收緊後,將影響會計界進行核數、公司收購及合併、盡職審查等工作,並且增加交易的不確定性,「同名同姓好多人,要搵個叫陳勇嘅人,都可能有5萬個,陳強可能10萬㖭!This is joking!」他形容香港今時今日已非國際金融中心,「根本掉返轉頭行,令公眾知情權減少。」他直言外國早已要求公司披露包括信託基金內的最終得益股東資料,並容許公眾查閱,「營商咁多掣肘,專業服務如跨國投行、律師樓等,仲肯唔肯喺香港投放更多資源?呢個成疑。」

■梁繼昌表示,查冊收緊後,將影響會計界進行核數、公司收購及合併、盡職審查等工作。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