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吹氣公仔「完善」香港(古立)

蘋論:吹氣公仔「完善」香港(古立)

一如所料,人大常委以167:0全票通過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及二,以「完善」選舉特首、立法會議員的制度。常委之一的譚耀宗指此舉「有堅實的民意基礎」。此言非虛。君不見先前人大以2,895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表決通過「完善」之舉、授權常委會操刀修改選舉制度的具體細節。相較之下,人大對第14個五年計劃的支持便沒那麼堅實了;他們只是以 2,873票贊成、11票反對、12票棄權通過計劃。14億人的民意代表顯然是弄糊塗了,到底是香港的政改大還是關乎未來五年全國經濟的計劃大。

表面擴闊民意基礎 實為箝制打壓

當然,盡人皆知,所謂人大代表舉手機器而已;不管他們對「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支持如何堅實,也只是黨性而非民意的反映。那2,895名投贊成票的代表當中到底有多少人確切知道香港選舉制度是甚麽?他們到底知道是自己贊成些甚麽?譚耀宗口中的堅實民意基礎無疑是指簽名支持「完善」選舉制度的238萬香港人而非那2,895隻舉手機器。可是238萬個簽名是個甚麼概念?香港有413萬登記選民。238萬相當於57.6%選民;數目之眾,接近歷年泛民的六成得票率。真金不怕洪爐火。民意基礎既是如駱惠寧、譚耀宗、張建宗等說的如斯堅實,何不來個全民公投好證明所言非虛?敢嗎?

表面上看人大修訂確有「完善」之象。首先「完善」的是改組選委會,將其組成界別由四個增加至五個,進而加多300名選委擴大編制至1,500名。與此同時又擴充立法會議員的數目,從70名增加至90名;兩者都看似擴闊了民意基礎,甚至是兌現了《基本法》循序漸進的承諾。不幸那「完善」舉措皆為假象。擴闊民意基礎有個前提:所有候選人都須通過資格審查,首要的資格是愛國愛港。兩者皆虛無縹緲,抽象得很。審查結果可不容上訴,北京挑選的委員會說了算。這般「完善」到底是撬民意牆腳還是充實其基礎,不辯自明。

人大常委的所謂「完善」對民意的箝制打壓則更具體了。「完善」後的立法會議席數目無疑增加至90席,可是地區直選議席從35席削減至20席。功能組別踢走區議員組別,議席數目從35席減至30席;其餘40席則來自選委會,成員包羅欽點的人大政協、地方愛國社團等;「完善」後的編制雖是擴充至1,500人,箝控卻全面升級。更有甚者,參選立法會需經警方國安處、國安委層層審核,最後方交資格審查委員會定奪。萬幸過了國安此一關尚需獲得選委會五大界別一致提名方能入閘。若非驗明正身愛黨愛國愛港的自己友,誰能過五關斬六將面對選民爭取支持進入立法會?

全面監控選舉程序 證怕民意得要死

於此可見,所謂「完善」,其目的乃在牢固北京的操控——選舉程序嚴加監控,參選人排斥異己,嚴加打壓代表民意的區議會、立法會地區直選議席,在在顯示對民意怕得要死。堂堂強國,在建黨百年後到底把習近平在2012年上場以來標榜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大自信丟到哪裏去了?表面看共產黨確又大有條件信心滿滿。

別的不說,單是武肺一役,大陸非但能人所不能,戰勝武肺;疫情過後經濟且迅即強力反彈,理應信心滿滿才是,對小小香港可打壓唯恐不及。此又何曾像是信心的表現?戰狼虛張聲勢,四出叫囂挑釁,其背後莫非只是個一戳即破的吹氣公仔?

先有國安法再又「完善」選舉制,自此香港全面融入習近平新世代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特首固然由北京直接挑選,經欽點產生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將如習近平所願互相扶持、合作;繁榮香港的自由體制徹底給打個稀巴爛。日本網路券商思佰益(SBI)的北尾吉孝說得明白:沒有自由就沒有金融!自由不再的香港還能如江澤民所言,明天更好?答案清楚寫在牆上。

古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