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一年多,奪去280萬人性命,世界各國猝不及防,社會與經濟受到重大破壞;即使疫苗面世為抗疫帶來曙光,但疫苗分配、囤積等問題又掀爭拗。20多位政府與國際組織領袖,經此一「疫」痛定思痛,倡議制訂國際條約,一旦再爆發公衞緊急事故,全球將可更妥善應對。
因應未來會出現的疫情而擬訂國際條約的想法,由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去年在國際會議提出,如今獲五大洲23國領袖與世衞(WHO)總幹事譚德塞支持。他們聯署發表的文章,昨日刊登於多國主要報章。
文章指出,武漢肺炎疫情堪稱二戰後全球面對的最艱巨挑戰;正如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曾合作應對重建與復蘇的挑戰,對付大流行病,也必須國際攜手對付,尤其是武肺疫潮已向世人證明「人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人會安全」。
文章認為,新一場大流行病或公衞危機,必然會出現,問題「不是會否,而是何時」,因此全球應要吸取武肺疫潮教訓,未雨綢繆。「未來將會有其他大流行病、其他重大公衞緊急事故。沒有單一政府或多國組織能夠獨自應對那樣的威脅。因此我們深信各國該攜手制訂一份新的國際條約,針對未來爆發大流行病擬訂準備與應對措施。」
文章指出,國際條約的主旨,是要加強全球出現大流行病後的復原力,在警示機制和數據分享,以及協助追蹤大流行病爆發威脅的研究,「大大加強國際合作」,同時確保各國在大流行病出現時,公平取得疫苗、藥物、個人防護裝備等和診斷資訊。
「我們必須並肩一起,緊密合作,為預測、預防、偵測、評估和有效應對疫情,做更好的準備。」文章指出,武肺疫情之所以會大流行,是「利用了我們的弱點和分歧」。世人該認清人類與動物以至地球的健康是息息相關唇齒相依,因此世界各國該要分擔責任、保持透明和合作。「作為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領袖,我們有責任確保世人吸取武漢肺炎疫情的教訓。」
有份聯合發表文章的領袖,來自歐洲12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希臘、烏克蘭、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非洲五國(南非、盧旺達、肯雅、突尼斯、塞內加爾)、中南美三國(智利、哥斯達黎加、千里達)、亞洲的南韓和印尼,以及大洋洲斐濟。
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國家都未表示支持。
主張「美國回來了」、美國要重回「國際合作」模式的拜登政府,其國務卿布林肯前日則宣稱,美國將會成為接種武肺疫苗的「領袖」,揚言「美國所有人全部接種後,我們將可在世界各地做更多推廣接種的工作」。
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