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化療副作用,我覺得練波仲辛苦,而辛苦只係感覺,你學識同佢共存,好快就會過。」求生講意志,對於前香港沙灘排球代表劉梓浩來說,在滾燙黃沙上煉成的鋼鐵意志,或是戰勝血癌的關鍵。他跟拍檔王沛林過關斬將後取得2018年雅加達亞運資格,中途因病退賽並確診白血病,一度康復,癌魔卻又再復發,去年更因病耗盡積蓄,需以眾籌求助。猶幸一夜間超額籌得250萬港元,其療程奏效並於今年完全康復。兩年多抗癌經歷,讓26歲小伙子看透世事無常,因此努力活在當下。
記者:許嘉明
攝影:羅錦鴻
劉梓浩和王沛林這對「沙排孖寶」贏過全國沙排總決賽亞軍,全國排名曾高踞第二,二人在自費外出比賽下,如願取得雅加達亞運參賽資格,怎料在分組賽首戰以直落2局(20:22、15:21)不敵東道主組合後,便因「劉梓」身體不適無奈退賽。憶起當日情況,劉梓表示賽前並無任何徵兆,惟第1局打了7、8分左右已覺不妥,除體能以不尋常幅度下跌,也無故反胃作嘔;比賽後他一度發高燒不適送院,並迎來教人心碎的消息。「去到醫院,沛林都有問我有冇機會打落去,我都想繼續,反正都嚟到(亞運),就算輸都好,我都想繼續。但醫生好堅持話唔得,佢話我一定要返香港,如果我繼續打,可能有性命危險。」
劉梓返港檢查後,發現白血球指數突變、血小板偏低及出現貧血,後來更確診血癌。勤做運動、作息定時、沒不良陋習,但癌魔還是找上當時只得23歲的劉梓,他坦言大感愕然,腦海閃過「點解會係我?」的想法。病發後,劉梓因體能大跌變得容易疲倦,走樓梯已會氣喘,因抵抗力差也不能到健身室訓練,這教向來好動的他感到鬱悶,「我係一個好活躍、好鍾意周圍去玩嘅人,1個禮拜打足7日波都得。病後因抵抗力差而冇得出街,好多嘢做唔到,淨係困住喺屋企或者醫院,心理上好唔習慣。」他補充比起身體不適,心理上的調整更困難。
怨天尤人無助病情,劉梓決定將以往在沙排場上堅毅的態度帶到病床上跟癌魔戰鬥。他在2019年初經歷化療並接受手術,約半年後逐漸康復。劉梓坦言確診血癌後只懂擔心,但病情好轉後,回想起跟拍檔沛林那場未完的亞運仍覺可惜。即使身體不容許再以職業球員身份征戰,但劉梓卻從未因病而萌生放棄沙排的打算,他更自爆完成第一次化療、住院個多月後,出院做的第一件事便要打球,「中間有冇話因為病而放棄排球?其實都冇,只不過我係由一個專業運動員變番可能淨係玩吓,打吓香港嘅比賽。」
為了繼續留在球場,劉梓積極考取排球及體能教練等牌照,並到不同中小學執教幫補生計,怎料武漢肺炎在2020年襲港,令他再度暫別排球,到年中更迎來癌細胞復發的壞消息,他直言有心理準備復發的存活率更低,但也只能堅強面對,以正面心態接受治療,「呢樣嘢唔係我控制,我都冇得避。我要好番,我要繼續生活,我就一定要面對佢,學習同佢共存。」
一眾體育教練在疫情下接近停工,劉梓更自2019年12月起零收入,令經濟負擔百上加斤,於是他翌年8月在無計可施下,只好嘗試在網上發起眾籌,最初目標金額為60萬港元,當中50萬預留作第2期新型標靶藥Blincyto的藥費,其餘10萬元會用作其他醫療費用及手術後康復期間的日常開支。怎料眾籌一夜間已超額完成,共得250萬港元,令劉梓有機會接受從美國引入的嶄新療法,他直言大感驚訝,「我嗰時都好震驚,如果有人入錢畀我,手機會彈通知出嚟,我部手機成晚都冇停過咁滯,我覺得好癲呀,真係冇諗過。」他也感激港人在疫情下仍願向陌生人伸出援手,「其實好多人我都唔識,但見到我咁樣做眾籌都肯捐錢畀我。可能佢哋喺疫情下都係經歷緊困境,但都為咗我付出。」
最終完成眾籌的半年後,劉梓宣佈再次康復。他笑言運動員的經歷或多或少有助抗癌,尤其是他常常烈日當空下在沙灘練習,意志早已經過千錘百煉,「喺咁曬、咁熱嘅沙上練習係好辛苦,但我成日同自己講,咁辛苦嘅嘢都係感覺嚟,好快就過。我病嘅時候都係咁諗,做化療,或者有咩副作用,全部都只係過程。」
無論是打沙排或抗癌,劉梓也無懼逆境波,就以全國沙排賽為例,他笑稱自己跟沛林成軍初期是眾人眼中的「魚腩隊伍」,每支球隊也渴望跟他們同組。劉王全職訓練後漸見進步,2017年的敦煌站得季軍、拿下首面獎牌後,即變成眾人盼避開的勁旅,「開頭大陸啲隊抽到對我哋,佢哋係好開心,因為佢覺得我哋渣,一定贏。但係我哋打到攞獎後佢哋就好驚抽到我哋。」
癌症復發後,劉梓看透世事無常,因此學懂活在當下,心動不如行動:「我有啲嘢好想做嘅話就會即刻做咗先。」他稍稍停頓,再補充,「因為我都唔知之後究竟有冇機會做到。」平日以電單車代步的他透露,在血癌復發時問過自己有甚麼很想做到的事,「復發後,我問自己有咩好想做。我身邊揸電單車嘅都係我啲中同,我嗰時想同佢哋一齊遊次車河。當我完成治療、出咗院,我已經環咗成個香港一次,由港島去西貢,之後去番沙頭角,沙頭角落去東涌,兜咗一大個圈,約200幾公里,玩咗一日。」
劉梓坦言從患癌到痊癒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家人無條件的愛,令他更懂珍惜親情。外向的他面對家人時變得內斂,他自言家人間甚少表達對彼此的愛,但他患病後一切變得不同,「家人雖然冇講咩,但係做嘅所有嘢都係話緊畀我知,其實係好錫我、好擔心我。」劉梓笑言,第一次骨髓移植以及化療住院時,家人探病也只會一起看電視,等探病時間結束便離開,他笑言這種陪伴同行的感覺教自己安心,「家人都好體諒我,知道就算問完我攰唔攰都冇用,因為佢哋根本做唔到乜,所以佢寧願喺側邊陪我。」
這位前香港沙排代表以往每年有超過一半時間離港集訓和比賽,甚少時間陪伴家人,他更打趣道家中所養的狗都未必認得自己。劉梓盼疫情過後可跟父母、兩位姊姊及阿姨一起去旅行,「我好想同屋企人去一次旅行,係全家同埋阿姨,我印象中都未試過,之前有親戚喺日本結婚,但我要比賽練波,咁就去唔到。」
劉梓坦言在治療期間,曾留意在雅加達亞運包攬6金的日本女泳將池江璃花子在2019年1月確診血癌的消息。後者暫別泳壇594日,去年8月29日在東京舉行的東京都特別大會復出,更決定參加今年4月舉行的奧運選拔賽,保留在主場出戰奧運的希望。不過,劉梓卻直言未有復出打算,「我哋差唔多時間病發,我都好奇,佢會唔會好番後就做番運動員?佢家陣練番,但係我暫時冇話想做番職業運動員,因為怕屋企人擔心,可能轉換吓角色。」
要放下職業球員身份,等於要跟多年拍檔王沛林拆夥,對劉梓而言絕不好過。沙排孖寶並肩為港而戰,最高峯曾在2017年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總決賽中奪亞,全國排名高達第二,打出香港有史以來最佳成績,將沙排項目「打入體院」,成為香港體育學院受資助的精英B+級項目。劉梓坦言跟沛林的關係就像兄弟,能跟目標一致的人成為拍檔極難得,「有邊個會肯咁樣自費,返住part-time,跟住咁落力去練波,諗住衝一個亞運(資格)返嚟?你仲要搵到兩個人目標咁一致,其實係困難嘅。」
被問到可有興趣以教練身份教出一支打入亞運的香港沙排代表隊時,劉梓卻苦笑道:「首先要有人。」若有後輩希望再衝亞運,劉梓直言對方必要像自己一樣經歷捱窮打沙排的過程。在香港「冇成績冇資源」下,劉梓的往績未能替沙排球員爭取資助,他也難掩無奈,「我攞完個資助後病咗,呢個成績唔可以幫其他人,我覺得好可惜。」
劉梓慨嘆香港的社會金錢掛帥,自己打球追夢在旁人眼中或是儍氣行為,但他無悔付出,更指打沙排最大得着是學懂堅持。「運動好特別,就係你付出幾多就會攞到幾多。所以堅持呢樣嘢,潛移默化下,影響我每日嘅生活。」這位26歲的小伙子更舉例說,即使現時體能變差,走幾級樓梯也氣喘,但他卻不會輕易言棄,「我住嗰邊好多樓梯,我返屋企食飯要行條好長嘅樓梯。其實會攰嘅,但係我以前都行到,點解𠵱家行唔到?我堅持行多幾步,當做吓運動。運動就係咁得意,可以改變一個人個諗法,日常生活都唔同咗。」
憶起過往的職業球員旅途,劉梓表示自己是個着眼當下的人,「冇諗過自己會行到邊,只係中間過程不斷見到有機會,然後我就爭取,最終去到亞運。」就如他與癌魔打仗,他沒將醫生告知的存活率放在心;盡力呼吸,生存下去,大概是劉梓開始抗癌後的唯一目標。
總結這兩年多的抗癌經歷,劉梓認為一切皆「難得」。即使在鬼門關前走過兩次,他也保持樂觀笑說,苦難只會讓自己更堅強:「呢個只不過係我比人哋多嘅經歷,我唔覺係件好負面嘅事。其他人係冇經歷過,而我經歷咗後會比佢哋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