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四方】全球晶片短缺危機

【智在四方】全球晶片短缺危機

疫情持續超過15個月,保守估計全球最少要有超過一半人注射疫苗,才開始減少病毒在全球蔓延,預計需要一、兩年,所以經濟復蘇看來還要一段很長時間。疫情令「宅經濟」冒起,電子產品需求增加, 同時令晶片短缺問題日益嚴重,有業界指情況可能是20年來最嚴重,而對上一次晶片短缺要追溯到1999年。

早前智能手機生產商三星表示,因為全球晶片供應不足,原本預計每年秋季推出的Galaxy Note系列可能會順延至明年才推出;小米和Oppo亦因為Qualcomm晶片短缺,需要轉向MediaTek尋求供應。近日市場流傳,部份智能手機及電腦生產商已通知銷售渠道,未來幾個月產品供應可能會短缺,價格亦可能會上升,惟智能手機和電腦供應鏈斷裂,其實只是全球晶片短缺問題的冰山一角。

汽車生產商也紛紛警告因為晶片供應問題,可能會影響生產線,早前保時捷、本田汽車、通用汽車及現代汽車等生產線便因此需停產一星期或以上。現時大部份汽車都需晶片作為控制和監察汽車不同的部份,但是他們所需要的晶片並非最高端,而且汽車晶片需求數量相比智能手機,只佔全球一成左右,所以晶片生產商都集中生產智能手機晶片,汽車用晶片的優先次序放得較後,造成今次晶片問題影響了汽車生產。

漫長的疫情影響了全球秩序,不過有危亦有機,如何在疫情的巨浪中找尋生機,是企業營運者未來一大挑戰。

方保僑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