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工具揭種票 習家族在港資產

關鍵工具揭種票 習家族在港資產

【本報訊】「查冊」是調查報道的基本工序,過去不少由傳媒率先揭發的社會真相,例如數屆選舉大規模種票、高官權貴以權謀私、國家主席習近平家族在港的億萬資產王國等調查報道,均是經記者透過公司註冊文件發掘並核實,才能揭露在公眾眼前。

公眾查閱公司登記人身份證號碼及住址等資料,是記者發掘及核實報道的關鍵工具。在過去三屆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本報在調查後揭發大規模種票事件,執法部門在報道後介入調查,當中有涉事人被定罪入獄。以2016年立法會資訊科技界功能組別選舉為例,記者當時透過翻閱選民登記冊,鎖定多個離奇新增多名選民的單位,其中一人被記者透過公司註冊顯示的身份證號碼及地址,確認身兼同鄉會組織董事及曾出任政協職務,揪出涉嫌種票者的身份背景。

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年出任發展局局長時,亦曾被本報揭發在其力推的新界東北發展區擁有地皮而未有申報,又曾與妻子以公司名義經營劏房;有關土地物業的業權涉及本地及離岸公司,記者當時透過公司註冊的地址及身份證號碼,鎖定及核實兩人身份,才令醜聞曝光。

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國家總理溫家寶等中共領導人的親屬,先後被傳媒透過公司註冊資料揭發在港持有至少數十億元資產,其中《彭博》曾報道,習近平胞姊齊橋橋、姐夫鄧家貴及外甥女張燕南,分別以個人及公司名義持有多個港島區豪宅及獨立屋物業,並透過買賣投資,獲取以千萬元計的利潤。

學者質疑舉動或涉政治考慮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質疑政府收緊查冊的舉動,或涉及政治考慮,指香港作為中國主要的資金進出口,涉不少與中國相關的人士及公司,也有不少「見唔到」的商業利益與敏感操作。他指選舉改制後,不少與選舉相關的單位或將涉敏感團體,當局欲掩飾中共在港人員或公司的商業操作與敏感資料,以免被公眾查閱曝光,令中共「尷尬」。他認為此舉最終只會令本港制度更不透明,「令啲有不良動機嘅人更加有條件去做(違規及違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