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失重 太空人心臟萎縮27%

長期失重 太空人心臟萎縮27%

醫學界研究人類離開地球的健康狀況,發現長期失重下心臟會萎縮,心臟病風險亦增加,建議保持划艇手的高運動量才能抵銷影響。

返回地面後恢復正常

研究由美國德州健康長老會醫院及德州大學「西南醫療中心」共同合作,前天在美國心臟協會旗艦雜誌《Circulation》發表結果。

研究比較美國太空人凱利(Scott Kelly)和極限泳將勒孔特在太空或水中失重前後的健康數據:凱利2015年至2016年在國際太空站340天,每周鍛煉六天,每天鍛煉一至兩小時,包括單車機、跑步機和阻力活動;勒孔特則2018年6月從日本橫越太平洋,每天六小時共游了2,821公里,歷時159天。

研究發現,兩人失重時心臟都會萎縮,凱利左心室重量少了19%至27%,勒孔特少20%至25%。

帶領研究的內科教授萊文解釋,地球引力令心臟保持功能和大小,「沒有地心吸力阻撓,人體便毋須拼命往上泵血」,故尺寸縮小;同時心的結構很有彈性,兩人返回地面後,心臟都恢復正常大小。

心臟變小雖未影響功能,但長期身處太空仍有風險,例如心房在太空擴張導致顫動,增加中風率。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