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近年把全副精力集中發展中長程導彈,務求劍指美國本土,或至少可以打到關島,戰略上幾乎沒有把南韓放在眼內。不過,平壤最近似乎改變了看法,開始正視和追趕首爾在短程戰術彈道導彈的技術優勢。
自從2017年獲美國解除限制後,南韓短程導彈的規格便突飛猛進,彈頭載重由之前的500公斤,發展到去年問世的「玄武4」導彈可裝載兩噸彈頭。末端飛行達10音速下,玄武4能夠極短時間摧毀北韓境內大部份地下軍事目標。
平壤自然視玄武4為心腹大患,上周宣佈成功試射一款改良戰術導彈時,便特別提到其「彈頭重量為2.5噸」,跟玄武4較勁的意味濃厚。這款北韓戰術導彈還能途中「低高度滑翔跳躍」變軌,增加攔截難度,但公開射程只有600公里,不及玄武4的800公里遠。
無論是兩噸抑或2.5噸載重,幾乎肯定兩韓新型戰術導彈都能攜帶核彈頭,反核組織「公開核網絡」副主任漢納姆認為「(平壤)近日連番試射似乎是想告訴南韓人,他們擁有同等、甚至是壓倒玄武4的能力」。
外界估計,兩韓下一個較量項目,將是潛射彈道導彈。韓聯社曾報道,南韓計劃今年內,在水下測試射程達500公里的「玄武2B」潛射導彈;北韓據報日內亦會有一艘可搭載「北極星5」潛射導彈的新型潛艇下水。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