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撤區會117席 加全國性團體 紅色界別空降 削商界實力

選委會撤區會117席 加全國性團體 
紅色界別空降 削商界實力

【本報訊】北京為防民主派日後可以在特首選委會取過半議席,令民主派候選人當選「奪權」,今次修改特首選委會組成及產生方式時,全面針對民主派選委票倉開刀,除削區議會117席選委、加入「紅色」選委界別及當然選委外,更將泛民餘下票倉一開二,將一半議席由內地相關的團體提名產生。有分析指北京此舉除封殺民主派,也藉機以「紅色」選委削商界在選委影響力。

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特首選委會組成,將選委加至五個界別共1,500人,除原有四個界別,再新增以人大及政協、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代表為主的第五界別,當中人大及政協界別席位有190人,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代表界別有110席,政府未公佈包括哪些團體,但之前有指包括青聯、婦聯等內地在港「紅色」團體代表,又於第四界別再增設27席的內地港人團體代表。

■基層社團及同鄉社團等親北京組織將獲得多個選委會席位,令北京可控選委數目增加。

同鄉社團等組織獲席位

另外,第三界別涉及漁農、勞工、宗教等五個界別,原本各有60席,但改制後將社福界及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由第三界別遷至第二界別,除將席位由60席削半至30席,更將騰出的120席,分配予新增的基層社團及同鄉社團等親北京組織,令北京可控選委數目增加。

北京亦向泛民票倉開刀,包括將第四界別中民選區議員的117席減至零,地區代表變成由官方委任的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會代表。

以往一些由民主派控制的選委會界別,北京也𠝹走部份議席,改由內地相關團體提名產生。如前身為「資訊科技界」、有30席的「科技創新界」,當中15席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香港院士提名產生;會計界以往由民主派和「倒梁」選委勝出,當中15席會由在國家財政部聘任的香港會計諮詢專家中提名產生;被視為民主派橋頭堡的法律界同樣被開刀, 30席中有九人將由中國法學會香港理事提名產生佔據。

而新的選委會亦加入當然委員,如香港基本法委員會香港委員、大學校長或者學校董事會或者校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工程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教育界、醫學及衞生服務界、社福界等界別分組的法定機構、諮詢組織及相關團體負責人,也是相應的選委會委員。

立法會會計界前議員梁繼昌指,會計界選委一半議席日後由國家財政部聘任的香港會計諮詢專家中提名產生,這班人大多是公司老闆或高層,他們不會向中央說不,又指今天已難以找足夠人數出戰選委:「佢(北京)鍾意玩乜咪玩乜囉……根本已經冇人有意欲去參與。」

林和立:再沖淡兩制成份

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發表聯合聲明,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又聲稱現時不是考慮個人議席或去留問題,指改革選舉制度是從香港整體利益出發。

時事評論員林和立指可以預計一些紅色背景選委參選人,即使他們自稱是香港人,但由於所屬組織是全國性組織,代表的並不會是港人利益,「所以進一步沖淡咗一國兩制成份,中央注入咗好多大陸元素喺選舉委員會」。

林分析,中央已非只要排拒民主派般簡單,而是想一箭雙鵰,令本地商界、專業界別等影響力進一步下降:「咁係可以令代表國內嘅單位、組織,有機會進入香港嘅最高層嘅政治運作,無論係立法會定係選舉委員會」。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