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連跌24個月首回升 幅度仍遜預期

零售連跌24個月首回升 幅度仍遜預期

【本報訊】政府公佈,本港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上升30%,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5億元,為連續24個月下跌後首次回升,惟數據仍未符按年升44%的市場預期。而1月零售貨值則調整為按年下跌13.7%,今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上升2.7%。

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6.1%,銷售價值臨時估計為18億元,按年上升56.5%。1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修訂估計則下調,按年上升91.3%。首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上升74.5%。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計,首兩個月的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的銷貨價值上升34.3%;傢俱及固定裝置升25.2%;汽車及汽車零件升14.4%;服裝也升10.6%;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升3.2%;百貨公司貨品升4.1%。

至於藥物及化妝品仍慘淡,大跌23.1%;中藥下跌11.8%;眼鏡店跌11.2%;而超級市場貨品的銷貨價值亦下跌8.6%;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跌5.6%。

協會:不等於開始復蘇

雖然零售市場在2月出現正增長,不過香港零售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去年2、3月份的零售跌幅最為沉重,令基數變低。重災區的類別如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等,當時錄得四成至八成的跌幅,故即使現時零售錄得增長,亦不等於市道已開始復蘇。

星展香港經濟研究部經濟師謝家曦則表示,預期未來數個月反彈會持續,而今輪疫情大致可控,政府放寬限聚令下見市民消費意欲改善,「相信保持這勢頭可以6月開關」,符合該行全年零售銷售升12%的預測。

政府發言人表示,由於訪港旅遊業持續冰封,零售業在短期內仍要繼續面對困難的經營狀況,因此令疫情盡早受控,為恢復跨境旅遊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至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