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京修改立法會選舉及組成方式,除了大削民主派在直選及功能組別力量,也透過新增40席選委議席、增商界(第三)中小企議席以及人大政協界別,令北京可更牢牢掌握立法會內逾大半選票。有分析認為,一批「紅色精英」勢爭選委會議席,強化北京對直接控制之餘,傳統建制及商界重要性將大減,或成北京「棄嬰」。
今次改動中,除絕大部份功能界別改成團體票,並增加40席選委議席,40席由選委會選舉的議員,參選人可為任何合資格選民,每名選委只可提名一名候選人。至於其他功能界別,今次增加商界(第三)及人大政協界別,特首林鄭月娥指這是來自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的代表,又讚揚中資在香港商界的重要性,目前2,000多間上市公司,有一半為中資企業,市值佔比超過七成,更強調中資在香港參與不少慈善活動。
政界普遍相信,日後40席選委議席以至新增商界(第三)及人大政協界別議席,均會由中聯辦協調欽點人選,而政府議案要過半議員支持,議員議案更要直選、功能、選委會三個界別過半支持才通過,北京控制40席選委議席已可控制立會,變相傳統建制及商界在立會重要性大減。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經改動後,料有一批紅色精英會爭取立法會選委會議席,而隨着地區選舉重要減少,相信以地區選舉為主的建制派力量,例如民建聯等,影響力及價值亦會大減,會否成為「棄嬰」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