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抗爭者不乏攬炒派,為了恢復當地民主,主張不惜犧牲亦要重挫發動政變的軍政府,26歲的丁丁薇(音譯)是其中之一,13歲起便出來謀生幫補家計,參與罷工等於手停口停,但她無怨無悔,甚至贊成國際社會恢復全面制裁緬甸。
「如果我們回去工作,那就是助紂為虐,我們將活於黑暗,失去勞工權益和人權。」丁丁薇自2月已沒有開工,家庭頓失財政支柱,需靠捐助度日,但她認為值得這樣做,「我需要在短期作出犧牲,方能為下一代換取長遠的未來」。
丁丁薇所屬的緬甸製衣工人聯會(FGWM)正促請H&M和Mango等國際服裝品牌,公開向緬甸軍政府說不, 並要求他們向當地承包廠商施壓,保護參加罷工的工友。製衣業是緬甸經濟的重要命脈,佔出口約三分一,主要是銷往美國、歐洲、日本和南韓。
對於昂山素姬領導的民選政府被推翻,在緬甸採購的國際品牌大致有兩種反應:亞洲品牌多保持沉默,採取觀望態度;歐美品牌雖然比較同情罷工的工人,但譴責政變的同時,也強調會履行採購合約。事實上,絕大部份緬甸製衣廠跟國際品牌並無直屬關係,雖然統計顯示這些工廠有70%為外資擁有,但當中不少是由中資控制。
緬甸抗爭者一直批評北京在背後縱容緬軍政變,早前仰光有多間中資製衣廠被示威者縱火破壞後,緬軍便開槍屠殺至少38人。丁丁薇坦言有許多工友被軍方的血腥手段嚇怕,現在繼續罷工的人已比2月時少三分一。正在逃避緬軍追捕的FGWM主席莫桑德拉敏強調不會放棄抗爭,她說:「我不能讓這一代和下一代都活在軍方統治下,絕不能接受」。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