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挑戰英會考完勝 自修美大學課程 10歲神童想拔尖入MIT

教養之道●挑戰英會考完勝 自修美大學課程 
10歲神童想拔尖入MIT

沈詩鈞9歲入大學,成為一時佳話,可見香港不乏擁有超前學習能力的神童,小小年紀已讀高中以至大學課程,然後提早讀大學。今年只有10歲的柯熙町(熙熙),去年越級挑戰英國中學會考,考獲2A*、2A、1B佳績,現正自修美國大學的先修課程。熙熙的媽媽希望兒子可像沈詩鈞一樣能提早入大學,目標是成功考入美國麻省理工(MIT)。

去年長時間停課,小朋友們都在做甚麼?就讀國際學校Grade 5(即相等於本地學校的小四)的熙熙沒有像其他小朋友般停課只顧嬉戲,他反而趁停課沒有功課的空檔,越級自修六科英國中學會考IGCSE科目,並於去年5月報考六科(英、數、附加數、物理、生物、化學),結果除了英文科因為打風關係取消,其餘五科均考獲佳績。眼見兒子越級挑戰成果理想,熙熙媽媽便打算今年年中為兒子報考攻讀美國大學必備的SAT。SAT的成績是美國大學收生的重要參考指標,報考者一般是高中學生。

媽媽柯太說:「熙熙6歲時,我安排他考Junior TOEFL。他的成績很好,英文程度等如中二學生。我見他學習能力很強,就建議他學IGCSE的科目。」Junior TOEFL是TOEFL的少年版,報考者一般是11至15歲的青少年。

母:有cert證能力 趁得閒考晒

柯太直言,考證書對小朋友很重要,「熙熙學習能力快,但都要有cert去prove。起初我很天真,認為囝囝叻就夠了,毋須考證書,但現實並非如此。因為,個個父母都話自己子女叻,點解人哋要信你?但有cert就不同,特別在考學校時cert最有用。」

於是,小熙熙6歲時去考Junior TOEFL,9歲就去考六科IGCSE。現在10歲,柯太計劃安排熙熙今年年中去考SAT,視乎情況今年10月再考英國高考A Level,明年中再報考AP。AP即Advanced Placement,俗稱美國大學的先修課程,程度約相等於美國大學一年級。

一連串的公開試,每一個都屬重量級,都被大學認可,柯太說是「因為熙熙學校冇功課,趁得閒考晒啲試,至於有冇用,遲啲再算。」

子:考佳績冇感覺 希望讀工程

那麼,小熙熙讀得辛苦嗎?「唔辛苦,我會喺屋企打機。」熙熙說。準備IGCSE之時,他每天朝10晚7在補習中心學習、做卷,回家就玩耍。熙熙最喜歡數學,最怕英文寫作,同時又覺得物理很難。記者問熙熙考到IGCSE佳績有甚麼感覺時,他說「冇感覺」,其後柯太補充,熙熙當日IGCSE放榜一知道成績之後,曾興奮得叫了出來。現在熙熙開始自修大學一年級程度的化學,並有補習老師幫忙,他說將來希望在大學讀工程。

被問到想不想兒子像沈詩鈞一樣,可以提早入大學,柯太表示,如果熙熙能夠提早考到名牌大學就最好,因為名牌大學認受性高。她說由於自己以前也是在美國讀大學,因此希望熙熙將來赴美升學,她為兒子定下的目標是MIT麻省理工,並希望熙熙屆時可以獲發獎學金。

至於對熙熙的期望,柯太如是說:「人們說要讀好書、將來要搵好工,我不認同。現在讀書讀得好,將來找好工一點也不難。我反而希望兒子能有充實的人生,希望他將來可以用來幫助比他弱小的人。」

放下書本,和朋友仔露營。

小模型是用來訓練三維空間和數學抽象概念。

熙熙媽媽希望兒子到美國升學,目標是麻省理工。互聯網

柯太指數學和英文的傳統教法有偏差,減低學生學習成效。

熙熙在補習中心內每天朝十晚七學習中學課程。

像一般男孩子,熙熙最愛玩機械人。

熙熙愛在家打機之餘,課餘活動也不少。

媽媽顛覆傳統教育 「早教快學」盼育天才

熙熙3歲時背誦英文字典、7歲時用一個多月看完七本英文版《哈利波特》、10歲已經學習高中至大學課程,如此進度是如何煉成?柯太的教養方式相信是箇中關鍵。柯太李玉娟研究兒童腦部發展多年,她認為越級挑戰並非資優生專利,6歲前是腦部發展黃金期,若能讓小朋友學習時善用左右腦功能,大部份小朋友都做到超前學習。

「我以前成日諗,一套教育制度如何能夠適用於幾百萬人?每個小朋友的天賦都不一樣。」柯太認為,數學和英文科的傳統教學方法,就存在關鍵謬誤。

以數學為例。柯太在熙熙4歲時開始教他心算,但方法和老師教的不一樣。「例如三位數加三位數,像347+269,我會教他先計百位,將300+200,然後計十位的47+69,69又可變整數成70,最後將答案減1即可。按這種做法,熙熙會在腦中picturize(圖像化)算式,很快得出答案。」

計數圖像化 學語言靠聽

她續說,學校教用直式,一定要學生將步驟一步一步列寫出來,否則扣分。但直式方法令學習進度緩慢,亦無法刺激大腦,訓練大腦達致更高效能。「數學叻的小朋友,不但腦筋靈活,而且右腦的圖像化能力超強。一條算式,一般學生是一步步計出來,但叻的學生是一看就知道答案,列出步驟只是為符合老師要求而已。」

又以英文為例,為甚麼很多學生學了英文十多年,英文能力都不堪入目?柯太說,傳統教學的方向錯了,又同時令小朋友錯失腦部發展關鍵期,到了中學已很難再追回程度。

「我問大家,全世界有那一類人,學任何一種語言都能學得很好?」柯太說答案就是:嬰兒。「BB學法文、學希伯來文都可以學得很好,BB是怎樣學語言的?他們是用聽的。」嬰兒要長大到9個月,才能看清楚外界環境,因此他們主要是用耳仔來接收聲音,傳去大腦,慢慢便熟悉他們的母語。

「小朋友要學語言,自然應該效法BB的方法,多聽。」然而,傳統上學英文是用眼看,不停做練習,柯太認為這種學習法一開始便是錯。

「傳統教學是由淺入深、慢慢教,錯!小朋友鍛煉大腦不是要慢慢學,而是要快快學。」柯太表示,最重要令小朋友感到學習的樂趣,多鼓勵、多刺激,自然學得好。

採訪:譚暉

攝影:伍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