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聯書店及商務印書館均由中聯辦擁有及控制,記者昨巡視部份分店,發現擺放大批社會運動的書籍,惟內容立場明顯傾斜,其中逾十本跟2019年反修例運動有關,均由建制陣營出版。
以聯合出版集團屬下新民主出版社的《國際視野中的香港修例風波》為例,前者獲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撰寫序言,他稱修例風波引發的「特大動亂」與過去發生的動亂最大不同之處,「是外部勢力的高度介入」,包括對年輕人策動、培訓、指揮及資助等。
《國》書大量引用「外部勢力」資料,轉載多篇曾在外媒刊登的評論文章,惟幾近清一色批判美國干預香港,又刊出外國人自稱目擊整場風波的「報告」內容,包括引述來自內地「報料」及通訊軟件截圖,稱有人以日薪2,000元僱用內地人來港示威,並判定是「美國那邊控制這場運動」。
科大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稱,未有特別留意該類書籍是否較佔中後增加,但觀乎社交媒體情況,不難發現此類資訊確有急增,但直言最常被提及的「外國勢力」說法,由2014年至今仍未見有力證據和事實證明,「反修例運動爆發係因為政府無視200萬人上街提出五大訴求,如果話外國政府後來作出反應,就係外國勢力,咁似乎係將因果倒轉」。但他認為,此類書籍或資訊難在黃色陣營產生作用,惟對取態中立或較少接觸的市民,「輿論被壟斷,聽得多,睇得多,點都會潛移默化」。
有不具名學者不諱言,當出版及傳媒集團均由中聯辦控制,便可以直接利用不同手法,以謠言抹黑社會運動,「佢變相自己製造同提供彈藥,去打根本唔存在嘅稻草人,被抹黑一方點澄清都無用」。
此外,《「佔中」透視》一書被裁定誹謗獨立評論人協會,法庭禁止再發佈相關誹謗字眼後,記者昨巡視三聯及商務書店,未見發售該書,但其網上購書平台仍可訂購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