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面剛在3月16、17號開完會,發表了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測, 2021年經濟增長達到6.5%、通脹2.2%、失業率跌至4.5%,看法比前樂觀。
執筆之時,美國十年債息站於1.6%之上,之前還曾經突破1.7%,市場對聯儲局的取態未有共識,引致金融市場出現波動,到底應如何拿捏聯儲局未來制定政策的方向?
過往市場普遍認為聯儲局加息與否與貨幣政策的取向,主要會就充份就業及經濟增長的前瞻而制訂。但其實過去幾年聯儲局的取態,已經由前瞻性轉為觀察實則的經濟增長、通脹及就業市場動態才確定政策方向,換句說話,聯儲局不再基於預測,是要按切切實實觀測得到的經濟數據,才作出政策方向,尤其是在就業市場方面的變化,聯儲局的政策制定是由以前的預防性變成了應對性。
由於單看失業率可以非常誤導,因越多長期失業的就業人口放棄找工作,退出勞動市場,以致出現失業率不斷下降的假現象。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多次說美國經濟離全面復蘇還遠,就是根據此數據下定論。故此,聯儲局要看到就業參與率有全面提升才會動手加息。
除了就業情況,市場還有擔心全球在疫苗大幅接種後,通脹會重臨得快且急,到時聯儲局面無可避免加息,但現在看來,這方面的風險還是受控的,主要是美國在疫情打擊下,儲蓄率偏高,現時儲蓄相對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21%,過去十年的平均比例是6%,儲蓄率偏高之下,通脹仍可受控。如果實質工資增加的幅度大幅超越生產力的提升,通脹亦會來得很快,但是,現在還未有這個情況出現。
鄧威信
星展香港豐盛私人客戶投資顧問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