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借新疆棉煽動民族主義,近因是中美角力,歐盟為美國站台,制裁新疆官員,但真正原因是中共對後疫症時代,供應鏈去中國化感到焦慮,今次的新疆棉運動,暴露了得利於全球化自由貿易變身世界工廠後的「死穴罩門」。若中共愚蠢到逼外企在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二揀一,那麼這場逆全球化運動,將由「我愛新疆棉」開始,中國製造業將面臨沉重打擊。
新疆棉事件是涉及一套世界貿易、企業社會責任及消費權益的規範,事件主角不是H&M、Adidas品牌,而是叫BCI(良好棉花發展協會)的非政府組織,其主要成員包括棉花種植單位、棉紡織企業和零售品牌。目的在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更好的棉花種植標準及行動,包括可持續發展、保障勞工權益等。這是一套文明社會的規範,也是樹立一套行業標準,推廣社會責任。這套標準是發達工業國家的一套,中國企業影響力極小。H&M是因為BCI無法在新疆進行盡職審查,拒絕發出BCI認證,於是棄用新疆棉,但同樣屬於BCI的日本無印便大力推廣新疆棉產品作招徠,無印母公司Ryohin Keikaku還對日媒稱,已對「間接參與供應鏈的新疆公司進行了盡職調查」,結果引起日本投資者反感,Ryohin Keikaku股價急挫,市值一天之內蒸發了229億日圓。如果中共背後繼續策動二選一,大家都會知道結果是怎樣?
Nike、Adidas、Zara、Uniqlo、H&M的生產基地在中國,對內地製造業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而企業供應鏈的主動權,是在這些品牌手上,代工生產的港資或內地企業,根本冇say。十四五規劃大力投資在研發,其中一個重點是機械人自動化生產,如果沒有這些擁有全球市場的超級品牌,在物料研究及生產技術上牽頭,請問中國製造業的升級動力從何而來,由安踏、李寧、銳步及抄襲New Balance的新百倫聯手帶動嗎?
港資溢達集團在新疆種植長絨棉已經30年,同時也是美國高端品牌Polo、Brooks Brothers的代工生產商。外企品牌才是帶動棉花種植、紡織、成衣業升級的推力,連帶形成相關產業鏈,如供應物料、部件如拉鏈、紐扣等。這些品牌的代工生產商經過多年努力,令技術升級追上外企品牌的品質要求,也造就了世界工廠地位。如今為了掩飾新疆錯誤的民族政策,由官方煽動雪恥式民族主義,散佈仇外情緒,最後或者得到一時快感,但條數最後由邊個找呢?中共一直以陰謀論去看待BCI,認為是美國背後在搞鬼,目的是令製造業供應鏈去中國化,撤出中國生產,但目前中共的所作所為,卻正好墮入了美國圈套。其實,BCI事件已是去年舊聞,一直以來外企取態是希望兩邊討好,既不要引起國際關注,觸發西方消費者運動杯葛,也不想得罪中共,待壓力點消失後,繼續搵食。
拉高矛盾,逼人歸邊,是中共慣常手法,只不過當疫症引起全球反中情緖時,這招數不單無法嚇怕外企,反而會觸發供應鏈加速外移,逆全球化提早開波。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