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次發生山泥傾瀉之後,山坡總會留下光禿禿的纍纍傷痕,土力工程處修復山坡時,須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處方本月起推行為期三年的試驗計劃,首次利用無人機播種,期望可以加快植被重生的速度,比起以往要搭建棚架種植樹木,成本大大減少。
土力工程處總土力工程師陳惠蓮表示,以往發生山泥傾瀉之後,若要等待山坡自然修復需要較長時間,如要等待有鳥類等將種子帶到山上,動輒需時10年。處方亦會自行種植,以一幅100平方米的山坡計算,若搭建棚架再種植需數以月計,成本達數以十萬元;但若使用無人機,以一幅100平方米的山坡計算,一日即可完成播種,租用無人機的費用約為一至兩萬元。
陳惠蓮續指,處方本月起推行為期三年的研究,分別在粉嶺公路及石崗等共三幅山坡試行計劃。處方會研究哪些物種較容易在斜坡上栽種,初步選用原生種子,例如百喜草及白揪等,會定期監察發芽情況,若成效好,長遠將會研究在更多地方使用。但她表示使用無人機有限制,例如民居及電線杆附近不能使用,下雨天及有霧的天氣亦不能使用。
雨季將至,土力工程處副處長張秉業透露,去年全年共錄得214宗山泥傾瀉報告,較2019年的131宗多約六成,但仍較過去12年每年平均300宗報告少。
張秉業表示,香港越來越受極端天氣影響,擔心巿民會以為山泥傾瀉風險降低而有所鬆懈。他稱處方會繼續強化斜坡,如每年緩減30幅天然斜坡的風險等,並會增加興建智能泥石壩,至今已有九幅泥石壩設有感應器,將山坡有異動的數據即時傳送至電腦系統。處方呼籲巿民在當局發出山泥傾瀉警報時要遠離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