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駐緬甸前大使蘭姆(Chris Lamb,圖)引用緬甸的歷史教訓和時局變化,撰文分析軍政府長遠不可能站得住腳,指未來緬甸政局走向將取決於三個關鍵:一、原民選議員會否另起爐灶打對台;二、軍頭敏昂萊的政權會否獲得區內其他政府承認;三、緬甸國防軍會否盲目效忠於敏。
蘭姆特別提到國防軍在1962年發動第一場政變,當時緬甸正瀕臨分崩離析,威望甚高的奈溫將軍推翻吳努的民選政府,「緬甸人普遍覺得合理」。反觀今次政變,敏昂萊難再打這張救國牌,事關全國民主聯盟才剛在選舉大獲全勝,幾乎無緬甸人覺得需要軍方出手。
文中又暗示敏昂萊是靠貪污才坐上國防軍總司令這個位置,講軍功固然不及奈溫,講民望也比不上同樣來自軍方的前總統登盛。出身貧苦家庭的登盛,在2010年大選中被指舞弊上台,但他翌年指令國會議員落區體察民情,贏盡掌聲,2016年躬身下台後出家,更被視為國防軍的典範。
蘭姆認為,恨做總統的敏昂萊發動政變是出於私心,到今年7月3日便年屆65歲退休年齡的他既然無望更上一層樓,因此倉卒在新國會就職前動手,避免新政府解除他職權。不過,敏昂萊低估了網絡年代下緬甸人的反抗意志,蘭姆批評他「離地」,以為還活在1988年的世界,民眾會任由其宰割。
緬甸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