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於今年3月下旬宣佈制裁中共於新疆的四名幹部及生產兵團,是自六四事件後的首次。事件引起軒然大波,不單中共惱羞成怒,反制裁十名歐盟成員及四個實體,更動員國家機器進行「大外宣」,上演一場「我支持新疆棉花」的大戲,不少演藝人紛紛跟從,不惜與廣告商違約,為的就是要表忠,好讓自己能在中國大陸的演藝圈站得住腳。
可是,這個「新疆棉花」背後裝載着的,卻是大規模囚禁、強制勞動、種族滅絕等的人道罪行。記得數年前到過奧斯威辛集中營,大門外的一句就是以德文寫上的「勞動帶來自由」,這句最諷刺的地方是每個進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下場如何,更遑論自由。在奧斯威辛,早期的確是有各式各樣的勞動。直至1942年萬湖會議,由納粹黨人海德里希提出「最終解決方案」後,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就在這個滅絕營被屠殺。
這段血色的歷史,數十年後重現中國新疆,《紐約時報》2019年底發表題為〈洩露文件揭示中國如何組織對穆斯林的大規模拘禁〉的文章,披露超過400頁中共治疆政策內容,當中指出習近平上任國家主席不久後,決意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實行鐵腕管治,表示「我們(中共)必須比他們(維吾爾族)更狠,絕對沒有憐憫」。而自陳全國於2016年上任為新疆黨委書記後,全面開展對維吾爾人的鎮壓,包括設置「再教育營」、設置全面人臉辯識監控及強制漢化運動等。
披露文件中有一份是供〈培訓學校學員子女問答策略〉,指出被帶到「再教育營」的維吾爾人可以消除他們犯罪的可能性,並可學會一兩項技能,在中共引進或興辦的企業中找到一份「穩定而自主」的工作,賺個三五千元工資。惟據英國廣播公司於2019年6月的新疆專題報道中,維吾爾人Rakhima Senbay直指,中國的再教育營中並無自主,被關進營裏的人要帶腳鐐、被電棍毆打,而他們更要在外國記者面前載歌載舞,唱着紅歌表達營中「美好一面」,以免被進一步虐待,而Senbay的唯一罪名,就是在手機中裝了WhatsApp。
諷刺的是,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面不紅、耳不赤地端出一幅擬似「黑奴」強制勞動的照片反唇相譏,指出新疆棉花是機械製的,相比西方使用黑奴勞動,遠為文明。惟該照片為1968年德州囚犯的工作實況,攝影師當時期望針對的是在囚人士的囚權問題,一個國家級假新聞,除了貽笑大方,更是虛弱無力。
那些爭相爭取國家品牌青睞的藝人們,別忘了要先賠好違約金、把家裏的外國品牌全都扔棄,才對得起他們那個「我支持新疆棉花」的微博。有趣的是,事情的發展往往超乎想像,執筆之際,《環時》試圖降溫,表示「抵制群眾隊伍裏混進了壞人」,呼籲民眾保持理性,然而,這種民族之火一旦燃燒,豈可輕易平息?只是不知道爭相表忠的藝人,可有暗自後悔?
顧書維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