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遭「煎皮拆骨」一番蹂躪,已敲喪鐘——一個90多年來民意支持的金漆招牌,要把它打個稀巴爛踩在政治腳下?要多長時間?
一個零傳媒經驗空降打手加一個月時間,「生抽王」加「破壞王」上身,就可完成任務,升官發財指日可待,要說聲「恭喜」嗎?
整頓整治策略匪夷所思,對眼中釘節目趕盡殺絕,例如《鏗鏘集》及《鏗鏘說》,節目「一旦」被管理層認為「過不到關」,製作人員或會被調查是否涉及失職,甚至被追討相關製作費……
「一旦」是不知什麼時候?「管理層」是上意或一言堂?「過不到關」誰有資格話事?「追討」範圍如何?哪些成員會中招?這些都是疑問,也是答案。
正值哥哥4月1號死忌,不如點首《追》:什麼「追溯」、「追數」、「追逼」、「追殺」、「追魂攝魄」、「追悼」……作惡者死後一定被高度「追封」。是非黑白不分,秋後算帳,社會各界遭無底線打壓,豈止港台?
要帶錢(還要預蝕)去打工?團隊付出心血才華勞力的結晶,隨時被粗暴腰斬、抽起、懲處、追數?前世今生也想不到可以咁「玩」,創作部門需要這些物體去填空。
中國大陸演藝製作部門朋友道,國內成員固然要宣誓效忠護旗,現今但凡大陸平台要購買、播放(不管是否在國內播放)節目,為怕被人發現、舉報、要承擔責任,都要與對方先簽一份「主創有關人員不牽涉任何政治問題風險協議書」,「一旦」出事,需要全賠!
「一」我知,「旦」我明——但「一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