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失職津 基層促撤門檻

停工失職津 基層促撤門檻

【本報訊】政府抗疫不力致多個行業被迫停業,有基層家庭反映,酒吧、娛樂場所等多個行業被政府叫停營運,僱主削減工時和人手,連政府的「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職津)都因工時不足不符資格申請。有勞工政策關注組認為應以「收入越少職津越多」為原則,取消職津工時要求,並設追溯期盡快支援受影響的貧困家庭。

申領職津基本工時的門檻每周須至少工作72小時,從事桑拿服務員兩年的Peter,去年經歷政府三次強制停業,月薪由原本11,300元,變成只能靠兼職月賺2,000餘元,至今年1月,他再喪失兼職工作,連申請職津資格都不符,亦無法負擔劏房的4,300元月租,只能向朋友借錢過活。

他形容「政府好離地,對僱主就有保就業計劃,錢又冇到工人手。僱主又要工人放冇薪假,唔理工人冇工開冇糧出,喺最需要嘅時候連職津份錢都冇埋!」

麻雀館同樣因疫情而停業良久,雀館職員阿艷是單親媽媽,獨力養活自己、母親和四歲女兒。她指之前平均月薪1.7萬元,受政府停業令影響,至今已停工逾四個月,她指停工期間需依賴朋友借錢接濟,另以公司恩恤借貸勉強為生。她指現時手停口停,「工時都冇,職津都申請唔到」。

斥政府荒謬 「令窮人越窮」

本來在餐廳當收銀員的阿娟則指工時不足,現兼職月入只有6,000元,不能申請職津,就業交通津貼都只勉強取得每月50元。她斥政府政策荒謬,「啲要求令窮人就越窮」。

協助一眾受影響員工的明愛荔枝角職工中心建議政府取消職津工時要求,才能達至「收入越少職津越多」幫助有需要人士,並應設立追溯期,為早前受影響僱員補回資助。

勞福局回覆查詢時,並無正面回應職津取消工時要求的可行性,僅指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已於本月19日討論有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