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恒指公司早前公佈恒指將會作出改革選股機制,納入更多中資新經濟股,恒指獨立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坦言,恒指追求增長,必然要犧牲穩定性,在市況逆轉下有更大的波幅,追蹤恒指MPF的打工仔要自行衡量風險。
恒指公司在明年中前,會將恒指成份股由55隻增加至80隻,按7個代業分類,其中金融股的權重會壓縮,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新經濟股。
雷賢達坦言「刀無兩頭利」,今次的改革是追求回報,無可避免令恒指短線的波動性會擴大,穩定性被犧牲,「我首先強調我唔係代表恒指公司發言。今次改革加入新經濟股,會改變恒指嘅本質,波動性大幅提高。」
恒指改革亦將上市兩年的要求,大幅降低至3個月,外界詬病讓新上市的公司納入指數。雷賢達提出另一個考慮,「如果好似以前咁,佢升晒先入恒指,對恒指唔係好事。另外恒指公司對上市公司的市值考慮唔會咁大,都係唔想股份嘅市值見頂先納入恒指,不過恒指公司一向審慎,又唔會隨便納入。」
雷賢達認為今次改革的原因,是恒指多年來跑輸外圍,「恒指咁多年都係萬幾點,到3萬點之間上落,20年來恒指升唔夠一倍,而道指升咗2倍,納指更加唔使講。盈富(2800)、強積金的投資者都無法獲得合理回報。」他認為短線的風險提高,不過新經濟股的增長潛力將為恒指帶來上升動力,長遠對恒指有利。
他提醒「新恒指」的走勢更難分析,長者、退休人士等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在購買追蹤恒指的被動基金及MPF基金時,要小心衡量風險。
中國通海財資管理私人財富董事總經理張佩儀指,強積金的恒指基金以往的優勢是管理費低,有穩定派息。而新恒指會納入未必派息的科技公司,拉低整體派息率,而且波動性更大,但另一方面股價升幅有機會彌補這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