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墟市節開幕 團體嘆難借官地

基層墟市節開幕 團體嘆難借官地

【本報訊】政府扶貧不力,草根階層盼以手工產品自食其力。撐基層墟市聯盟聯同20多個團體於美孚舉辦的「香港墟市節」昨日開幕,共有約30個攤檔,大部份商品均由基層人士親自製作。主辦單位表示,民間團體申請閒置用地困難重重,政府部門更是一星期前才確認可提供場地,慨嘆申辦墟市機會得來不易。

墟市節以「墟構市集」為主題,由昨日起至6月舉行。場內不乏售賣基層手作飾物、手袋的攤檔。其中由循道衞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統籌的攤檔,所賣的貨品均由居於荃灣劏房的婦女製作,負責社工表示,印有本地特色圖案的袋款較受歡迎,但場地人流偏少,會將餘下產品放上社交平台或社區中心售賣。

育有一子的檔主Clare以前主要靠在市集擺賣手工產品及為宴會製作零食小禮物維持生計,懷孕後全職照顧兒子,現主要靠丈夫養家。但她表示丈夫的工作是合約制,擔心完約後收入不穩,所以重操故業,希望出一分力賺錢養家,「賣得幾多得幾多」。

場內禁飲食影響生意

因應疫情,食環署向主辦單位規定墟市場內不准飲食,售賣自家製食品的攤檔大嘆生意大受影響。檔主Stella指不能試食令消費者購買意欲大減;另一檔主心媽則因應疫情改變售賣形式,「以前擺市集會即叫即炒,𠵱家整晒真空包裝」。

撐基層墟市聯盟代表Bessie憶述聯盟多次申請政府閒置用地舉辦墟市,冀推動墟市文化,但往往需時至少兩、三個月,甚至半年,今次亦要到活動舉行前一星期才獲確認可租用場地。

她指政府對防疫措施要求繁複,除限制攤檔之間的距離,亦要求在場員工先做檢測,「但點定義咩係員工?義工又使唔使做?檔主同佢哋嘅義工又需唔需要呢?我哋都好難向檔主解釋清楚」。她又表示聯盟稍後亦計劃於大埔、東涌、上水等地舉辦墟市,有待政府部門確認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