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為裕民坊「交吉」期限,是觀塘重建計劃的最後階段。死線已過,仍有數戶堅持留守。一間是開業54年的果汁店「裕發鮮果汁」,另一間是開業53年的皮具用品店「安記皮具」。
晚上的裕民坊烏燈黑火,整條街只有兩間店舖仍開燈營業。「以前裕民坊好旺,我們早上10點開舖,一直做到凌晨兩點。」現年70歲的張太董莉萍說。她是裕發鮮果汁的老闆娘,舖頭在1967年由她的丈夫創立,原本是賣校服的。1979年,她由台灣嫁到香港後便到舖頭幫手,與丈夫二人由早忙到晚,撐起了一頭家。
後來校服生意不好做,剛好旁邊賣果汁的老先生說他不做了,不如你們頂下來,他們就向親友借錢買下了現時的舖位。就這樣,裕發變成了今天的果汁店,賣鮮榨的竹蔗水、橙汁、甘筍汁,也賣雞蛋仔及煎釀三寶等。「八、九十年代蔗汁很好賣,一天可以賣十多打,現在兩打也難呀。」董莉萍憶述。
2007年觀塘重建計劃展開,裕發的生意開始變差,對面的銀都戲院、寶聲戲院,以及滙豐銀行都被推土機鏟平,人流就少了。「交吉」期限前,裕民坊大部份的店舖都鳥獸散,但董莉萍說她不會走,「這間舖是我丈夫買下,唯一留畀我留念的地方,你也要搶走嗎?」她痛心地說。
2002年12月31日,董莉萍記得很清楚,那天張先生說腳痛,便把他送去聯合醫院,醫生替他打了一支止痛針。或許是止痛針的副作用,她的先生又嘔又頭痛,再轉介去伊利沙伯醫院,醫生說是腦充血要做手術,但手術失敗變成植物人,2009年過身。這個沉重的打擊令董莉萍患上了抑鬱症,為了養活一對子女,她堅持一人去裕發開舖,但晚上放工乘車回家又總在車上哭,「想起以前和老公一起工作至夜深,一起乘車回家⋯⋯」她開始哽咽,淚水順着眼角的皺紋滑下,她用身上的圍裙抹走,「我唔可以返屋企,返屋企我就會諗好多嘢,所以叫我去邊?我點捨得呢個地方呢?呢度係好有感情⋯⋯」3月2日,董莉萍收到法庭寄來的信件,說她再不離開,執達吏就會去執法。「你擔走我啦,我死都要死喺度,我棺材都準備好了。」董莉萍這樣說。
近一年,在市建局及食環署雙重夾擊下,董莉萍本來好轉的抑鬱症又嚴重起來,她每個月都要看精神科醫生。食環署職員幾乎每天都會去抄牌,說她無牌經營熟食,售賣雞蛋仔、格仔餅等。「他們說我再開舖,就每個星期都要來抄我一次牌。」由去年6月至今,董莉萍已被抄了十多張,罰款數萬元。為何仍要賣雞蛋仔?「我以前一直都可以賣,但重建後就申請不到牌照(食物製造)。我打算賣光手上的貨就不賣了。」
也許有人會說她是釘子戶,但董莉萍說事情不是這樣,「他(市建局)搶走我的舖位,是否應該還我一間舖?這才叫原區安置吧,但市建局叫我去新商場凱滙的裕民里開舖,每個月要交幾萬元租金,這叫安置嗎?我一個70歲阿婆還去創甚麼業?」她續說:「我不要錢,錢對我一個老人家來說真的不重要,我常常跟市建局說,你們給我多少錢,我就給你多少錢把這舖買回來。」凱滙為協和街的重建商住項目,其中的裕民里是市建局安排裕民坊商戶「復業」的商場區域。
買回來當然並不可行,對面的凱滙已經建成,商場將於4月2日開幕。同樣仍未結業的安記皮具老闆許美和形容,凱滙像一個巨人,他就是渺小的升斗市民。「發展固然是無法避免,但至少你要對受影響的人好一點吧,怎樣說呢?我現在感覺是欺壓。」他說。
安記皮具是他父親於1968年創立的,由於他父親名字裏有個「安」字,故命名為「安記」。許美和自小就到店舖幫忙,例如以前小偷橫行,為了防止爆竊,他和哥哥晚上會在店舖裏睡覺,好像保安員一般。
父親去世前對他說,希望他能夠繼續做落去,所以他要像小時候保護店舖一樣守護舖頭,不被別人搶走。「市建局叫我們去凱滙,但係商場和街舖不一樣,商場要『逛』才會見到,街舖人來人往,經過已經見到。」
他看着對面的巨人嘆了口氣,「係!起得好高好靚,但我們就出局了,再沒有我們可以容身的地方。」
記者:黃桂桂
攝影:魏子朗、潘志恆、伍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