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疆棉農向央視坦言,憂慮自己所種植的棉花受到新疆棉風波所牽連,更有新疆棉花企業負責人透露,部份主要依靠出口的棉花企業已因事件「損失達到幾個億(人民幣)」。
據新疆尉犁縣棉農艾爾肯·艾則孜(圖)表示,他家中的逾150畝棉田可讓他獲得每年約10萬元人民幣(約12萬港元)收入,但今年有附近工廠已不再收購他的棉花,令他亦開始憂慮生計,「如果棉花老闆賣不出去,我們老百姓怎麼辦?」而已連續兩年從艾爾肯棉田收購棉花的當地出口棉花企業負責人亦指,這些棉花在其工廠加工後會銷往國內外,但去年起卻失去出口機會,「很多(品牌)終止新疆方面的原料的供應」,又指一些主要依靠出口的棉企,「損失達到幾個億」,又憂慮如外國長期實施禁令,恐將對有關產業鏈的工人、農戶等收入造成影響。
國家棉花產業聯盟前日發佈聲明,表示「將攜手愛國企業旗幟鮮明地支持新疆棉花產業發展」,提升中國棉花自有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同時堅決反對「基於謊言和虛假訊息排除新疆棉花及其製品的行為」。至於被內媒指是風波幕後推手的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中國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法教授朱穎建議中方打「國際線」,向對方提出國際訴訟。不過BCI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吳艷近日稱,BCI上海代表處提交兩份有關新疆無強迫勞動的報告,均被總部無視。
受這次風波影響,多間內地的H&M分店的標誌被遮蓋,國產品牌李寧則現排隊人潮。當中,成都公安在一間H&M外放置警告牌,聲稱店內扒手很多,要求網民提防,被稱「侮辱性極強」。而一名女子日前在河南鄭州的H&M分店外舉牌抗議,卻被公安帶走,片段在Twitter廣傳。
央視/微博